设计师马可(意大利设计师马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疫情期间,设计师马可的
手作大衣《战》
参与了一场公益拍卖活动
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
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关爱包项目
来源:觉敏,ID:z06206
这并非一件普通的大衣:
*** 于12年前
布料由百年老织机手工梭织而成
采用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古法植物染色
反复染色二十次
光是染色工序就耗时近三个月
马可认为社会的文明程度
取决于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
而现在已经到了
人类必须改变的最后时刻
或许,这就是她将这件大衣
作为拍品的原因
她的头上顶着很多光环:
国内第一个民族服饰品牌的创始人
兄弟杯最年轻金奖得主和记录保持者
首届十佳时装设计师之一
首位获邀参加巴黎高级定制
时装周的中国服装设计师
在事业发展巅峰期
她挥别那些光鲜亮丽
转身走进山间田野
去寻访那些行将消失的
被人们认为与现代生活
无关、无用的传统手工艺
1989年,18岁的马可
考入苏州丝绸工学院
(后并入苏州大学)
成为全国首届服装设计兼表演***学生
马可当年就读的苏州丝绸工学院
大学期间,马可画的服装设计
效果图是班上最好的
*** 饰品时,其他女孩子
基本上都选择珠子
唯独她选木片、竹片和麻绳
不仅设计思维与众不同
色系搭配也相当到位
毕业后,马可南下广州进入服装厂
担任设计师工作
1994年,23岁的她参加了第二届
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奖赛
凭作品《秦俑》一举斩获金奖
“兄弟杯”大赛属于创意类服装设计大赛
特别强调表现设计师的自我意识
设计可以不受生活装的束缚
设计作品要有鲜明个性风格和时代感
并融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可设计的这套《秦俑》
内衣采用连云山山民手织的土夏布
经民间传统工艺染色
加之清泉漂洗和午晒晚晾
从而变得古色古香
盔甲采用深山老梓树木
锯刨成长条寸方薄块
经山溪淤泥浸泡成古铜色
再用沸沙细磨光亮
头盔采用细嫩棕毛
经秋霜凌冻成黄红色
手镯经巧匠精雕细刻
粗犷硕大又玲珑碧玉
当《秦俑》模特随着韵律走动时
胸前的串珠则会晃动
发出铿锵的金珠玉盘之声
成为该奖金奖最年轻得主后
有企业慕名而来邀请她工作
甚至开出年薪百万的优渥条件
当时,她的工资只有3000块
24岁的她嫁了十几个人
却始终未找到心仪的企业:
我一直渴望找到把服装和设计
作为理想而不是生意的企业
经过几年的苦苦寻觅却总是失望
1996年,无奈的马可与当时与合伙人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例外
也算是实现了大学时的一个愿望:
中国是世界上服装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能够
享誉世界的中国原创品牌
既然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
那么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
一定要改变中国原创品牌
不能立足世界顶端这样的局面
2000年左右,
“例外”在全国开了四五家专卖店
2001年店铺增加到二三十家
到了2004年更是一跃到了近百家
期间,马可还与多位艺术家合作
朱哲琴在北京举办“天唱人间”演唱会
马可担任其服装造型师
“例外”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这种成功在马可眼中却变了味
与自己做服装的初衷相悖:
做世界顶级中国品牌
不想为追求商业利益而急速扩张
这样等同于透支企业的未来
在“例外”创立10年后的2006年
马可选择了离开
创立了工作室“无用”
为什么取名无用?
这源于马可与一些民间手工艺人的对话:
你这么远跑到这来做这些事
不觉得这是没用的吗?
我们这些老手艺都被时代淘汰了
连我们自己的孩子都不学
你做这些记录有什么用?
这些都是没用的
即便被看作无用,马可依然定期
到祖国各地的偏远山区
发掘和寻找那些真正的民间手工艺人
对他们的技艺进行记录和采访
然后学习并传承
让时间来证明,这些到底是
真正的无用,还是最宝贵的事物
无用工作室刚刚创立没多久
就接待了第一个时尚界的贵宾
巴黎高级时装公会前会长迪迪埃·戈巴克
对方对这种用纯手工方式 *** 各种
生活器物、包括服装非常感兴趣
并向马可发出进驻巴黎时装周的邀约
此前,还没有中国设计师进入过巴黎时装周
这个邀约打乱了马可的所有计划
她打算婉拒,但对方仍然力邀
考虑再三,2007年,“无用”首个作品
《无用之土地》在巴黎时装周正式亮相
这是一场不同以往的发布会:
没有精心设计的T台
没有化着精致妆容的模特
更没有华美的服装
模特们满脸泥土
身着粗犷厚重的衣服
宛如一尊尊雕像伫立在灯箱之上
完全静止不动
观众可以在作品间驻足观看
这场独特的发布会在当时大获成功
法国《解放报》称马可的发布会
是一次颠覆性的演出
法国《世界报》赞誉
“这些服装雕塑,拥有与艺术作品一样
为永恒而创作的感染力”
国版《VOGUE》更是称马可为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设计师”
第一次发布会结束后2到3个月
马可再次接到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邀请
2008年7月,马可带着最新作品
“奢侈的清贫”重返巴黎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
巴黎高定名单中的中国设计师
42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舞者
身穿无用简洁朴素的手工服装
以缓慢而优雅的舞姿
缓缓步入巴黎小皇宫的林荫道
表演场地的另一端
来自中国的老织布机发出强烈节奏声
纺纱女轻揉慢捻
指尖里抽出一根纤长的棉线
这一幕再次惊艳世界
全球权威时尚杂志
《ECO FASHION TALK》如此评价:
站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统一的
大工厂制衣业的对立面
重新拾起被低估的手工艺
从本质上挑战了现代文化的服饰属性
两次巴黎之行后
马可陷入了矛盾中
到底是走职业艺术家的道路
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举办展览
还是按原计划去做中国的
民间手工艺的调研
通过成立品牌,来支持和帮助中国
千千万万的手工艺人
最终,马可选择了后者
再也没有去过时装周
2008年,贾樟柯拍摄的纪录片
《无用》在法国上映
纪录片以马可参加 2007巴黎
秋冬时装周为中心事件
讲述了分别发生在广州
巴黎、汾阳的三段故事
在巴黎时装周上
马可把她的服装埋进土中
让时间与大地一起完成最后的设计
用来表现人与土地的关系
我感觉像是一个失忆的人
慢慢恢复起对过去的记忆
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土地
以及大地跟人类的关系
在追求繁华的都市快时尚中
马可像一个孤独的对立面
她坚持取用天然棉麻植物来织布纺纱
拒绝人造的化工纤维
坚持原始手工艺的剪裁缝制方式
也坚持简单纯朴的设计风格
立志复兴传统手工艺的马可
定期去偏远乡村寻访手工艺人
2016年,马可曾经发起
一个名为“寻衣问道”的活动
向民间搜集有故事的老衣服
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
一直保存着自己
十几岁时的香云纱嫁衣
只在最重要的时候拿出来穿
有人拿来一件小红棉袄
那是一位太奶奶去世前
为她还未出世的小重孙女
缝制的衣服
马可在这件衣服上
发现了几根白发
2017年10月,她策划的
“不忘来时路——中国百年鞋履展”
在北京无用生活空间启幕
450多双民间搜集来的
手工鞋履按年代排列
形成一条时间长河
顺着这条“河流”自上而下流淌
是百年来民间手工鞋履的演变进程
背后映衬着中国百年历史变迁
“无用”成立十多年来
马可大部分时间待在
贵州、云南等偏远山区
进行民间手工艺调研
返程时将那些木器、衣服
工具装进车里搬运回来的
其余的时间,她待在珠海工作室创作
和50多名来自山区的
手工艺人一起,把想法变成一件件衣服
王冠琴是宫廷贵族绣花鞋项目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她曾把自己珍藏一辈子的
3件手作衣服送给马可
这些衣服是王冠琴的妈妈
送给姥姥60大寿的贺礼
王冠琴认为,马可是她为这3件衣服
找到的最好的保存人
去年
她被央视邀请做《时尚大师》的评委
她问:“我不爱时尚
对流行趋势也一无所知
你们觉得我合适吗?”
对方说:“我们要的就是不一样的声音。”
节目首次记录了她的
《土地》大秀全过程
马可给模特脸上涂抹泥巴
在舞台上铺满褐色的土
大秀不全是职业时装模特
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包括创业者、学生、铁路文工团职员
马可表示她尊重每一个生命
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差异性
所以才选用各形各色的普通人
后来,她站在WWD(《女装日报》)
全球时尚论坛的演讲台上说
时尚界终于需要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价值观了
她是圈内公认的天才设计师
却与人们眼中的时尚划清界限
一生只做一件“无用”的事
并将它做到了极致
就是因为有一群像马可这样的人
怀着这份执着
为衣装背后的中国风骨而设计向全球展示中国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才让人越来越有文化自信吧
(来源:觉敏,ID:z06206,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有侵犯您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