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盾工程(物联网工程)
所谓“卡脖子”工程,另一种说法就是“断头路”工程,
是工程项目中的“关键部位”,一旦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甚至会造成工程报废。
以极风云武汉五里界BGP数据中心的电力系统为例,在初期规划的过程中由于电力线路截面积偏小、负荷侧用电量大,在大功率供电的过程中就会造成电压偏低、电网“卡脖子”现象。或者,由于带宽设备的能力不足,只够百分之七十的用户服务器用网,那么在网络带宽进行传输的工作过程中,就会导致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用户服务器在连接网络时是“卡脖子”的。
“卡脖子”,这是一种技术上的“瓶颈”,是一种可能造成后期运作时发生“灾难”的可能。
很多行业的重大工程,都在等待新技术、新材料的落实;不讲究事实上的先进制造而专讲纸上谈兵是错误的,只有落实了关键材料,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完善。
目前,一些工程和装备“等米下锅”的现象非常突出。
2020年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大会上,中科大刘云教授表示中国有35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例如光刻机、芯片、真空蒸镀机等。
其中,IDC数据中心有关项目包括核心算法、射频器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即使在如今AI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一众技术纷纷现世,但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企业机构对技术的需求,还是无法完全满足IDC数据中心在这一块上的技术突破。
这也意味着,包括IDC数据中心在内的多个领域区间都存在关键项目“卡脖子”这一大问题。
正如刘云教授所说,中国在科技领域是“大而不强”,虽然中国研发投入总量世界第二,但研发强度与创新型强国之间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比例更低;科研人员总量世界第一,但高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有很大提升,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 问题突出。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句话就是,缺乏核心部位的技术,会导致很多行业的新项目和发展,包括IDC项目,都卡在关键部分无法前进。
这次“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突出了一些重点项目,是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如果能够彻底落实下来,我国在IDC数据中心项目上至少会进步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