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联(打联盟卡顿)
2月28日,保康民警正在检查商户销售的种子。 (视界网 欧阳智慧 摄)
2月17日,竹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宝丰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正在对辖区农资商店销售的种子、化肥进行拉网式检查。 (视界网 朱本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生产资料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不能有假、不容有假。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也是农资供应的关键时期,全省各地兴起农资打假护农热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形成农资打假治理合力,仅去年一年,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守好“入口关”,严防假劣农资“上市下地”
2021年10月,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接省种子管理局移交线索称,湖北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的“X油杂6号”油菜种子经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扦样检测,品种纯度不符合相关规定,系劣质种子。经立案查明,被依法没收违法所得8640元、并处以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
据介绍,近年来,农资制假售假手段呈现出“***化”“技术化”趋势。过去,制假售假无非是成分不达标、未获审定资格或套牌等手段。如今,质量不合格和侵权的假冒种子外表包装与“正品”几乎不异。一些不法分子在农药化肥中添加的违规成分经过多次检测才能发现。一些农民缺乏一定识别能力,千挑万选仍免不了上当受骗,令人痛心。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资审批管理,严格农资生产经营许可条件和标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落后、高污染的农资企业和产品,依法不予***和续展。加强农资供应调度,在春耕备耕期间,密切监测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和供需。同时,规范品种审定。去年,全省办理种子案件350起,其中假种子8起。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透露,今年我省将以更大力度强化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管控,凡应许可而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准生产,凡无营业执照的一律不准经营,凡假劣农资一律从重从快从严查处。同时,督促农资产品生产者严格工艺流程、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者严格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义务,形成可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
直奔现场,明察暗访摸排“李鬼”
“请出示您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及进货单……”3月18日,武汉市新洲区植保站农药批发部张望顺农资店,刚刚送走一批客人的门店老板张望顺,迎来武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突击检查。执法人员仔细核查农资的进货渠道、厂商资质、销售价格和流向,嘱咐他一定要做好台账记录。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行动组,不打招呼、不做准备,深入各区农资公司、农资零售店、田间地头,仔细核查农资进货渠道、标价、质量、经营许可、台账。
十堰市围绕重点农资品种,以优势特色产业种植区、游商游贩流动区为重点区域,以电商销售、邮政三农服务销售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检查。
恩施州开展明察暗访专项检查,检查对象覆盖农资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主体等共182家。
开展农资打假,执法人员必须和不法分子“抢时间”。省***厅会同省农业综合执法局开展农药快检筛查专项清理,将快检筛查定性与送检定量相结合,大大缩短了农药检测周期,快速锁定问题产品。去年以来,已联合筛查200个农药品种,及时发现25个不合格农药产品。
一地发现、全省联打,让“忽悠团”无处可逃
“免费接送去参加培训,送小礼品吸引前往听课,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诱使购买农用物资的,多半是卖假货。”3月10日,一辆行驶在天门市天仙公路上的护农大篷车不断播放,提醒农民严防“农资忽悠团”。“农资忽悠团”是活跃在农村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每当农资使用旺季来临之前,便开始四处出击,在充分研究农民心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授课、赠送礼品、送货上门等形式给农民洗脑,将以次充好的种子化肥甚至是假农资卖给农民。他们卖完就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商品出现问题,农民根本无法 *** 。近年来,这一乱象愈发严重,作案手段也更为隐蔽,执法难度不断加大。
我省充分发挥利用农资打假协调机制,在全省开展“一地发现、全省联打”工作模式,会同各个部门做好会商研判、信息发布、联合督查等工作,合力开展大案要案的查处、惩治,有力震慑了违法分子。
去年,安陆市、秭归县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当地***机关,合力打击流窜在山区农村肥料“忽悠团”犯罪团伙,帮助挽回农民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疏堵结合,让农民放心买、放心用
“农资销售讲诚信”“科学使用农渔药”“严禁虾稻生产乱投入”……3月2日,潜江市老新镇村组塆台、大街小巷,到处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号召农资商规范经营,农户科学用药。
让老百姓用上真正的放心农资,假冒伪劣产品自然难有销路、无处流通。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透露,今年将开展700批次化肥和农用薄膜等产品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查处化肥有效含量不足、掺杂掺假、标识欺诈、计量违法以及制售淘汰农膜产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农资产品经营主体监管,探索农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宜昌市围绕农资产品投入进行数据采集和备案监管,推进“农资管家”平台建设、农资追溯体系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全市280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已纳入平台监管,495个种子品种全部纳入备案管理。
畅通购销渠道。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每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期间,同步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各地组织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宣传普及农资法律法规和打假 *** 常识,发放张贴宣传资料,接待群众咨询,展销农资产品。同时,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多途径全方位进行假冒伪劣农资鉴别指导,广泛开展科学使用农资和依法 *** 培训。
我省还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健全假劣农资线索有奖举报机制,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农资打假的积极性。通过农资打假专设 *** 、12316及12315、群众举报信箱等渠道,去年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625起,其中立案查处135起,已办结23起。全省先后公布5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起到较强警示作用。
当下,全省处处一片春耕春播的繁忙景象。让好农资“遇”沃土,让我们期待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再夺粮食丰产丰收。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