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蓝眼蛱蝶(翠蓝眼蛱蝶寄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1日讯(记者金文兵)10日,长江日报记者驱车2小时跟随观蝶达人朱小明,前往黄陂区北部一条峡谷中,这里到处都是越冬后“苏醒”的各色蝴蝶。
黄钩蛱蝶。朱小明 摄
在一条山路上,一只灰色蝴蝶停在路中间的小石头上一动不动,记者初看还以为是一片枯叶。朱老师指着它说:“这是朴喙蝶。你看它正面是橙色和白色斑纹,是不是长得特‘朴素’。它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幼虫以朴树作为食源植物。”
橙翅襟粉蝶。朱小明 摄
走在窄窄的山道上,石头上、水潭处、石间菖蒲上,不时有一只小精灵蹁跹起舞。经他辨认,其中包括:琉璃蛱蝶、琉璃灰蝶、黄钩蛱蝶、宽边黄粉蝶、橙翅襟粉蝶等。粗略统计,他在这条峡谷记录了50多种蝴蝶,至于数量就没法统计。难怪这里被蝶友们称为“蝴蝶谷”。
翠蓝眼蛱蝶。朱小明 摄
朱老师曾花费数年时间观察、拍摄武汉周边的蝴蝶,2017年出版《素眼观蝶 武汉蝴蝶生态图鉴》,记录了武汉地区常见的116种蝴蝶,并配上了精美的生态照片以及翔实的形态描述。
大红蛱蝶。朱小明 摄
目前,他已拍摄记录到了600多种蝴蝶。而全球有记载的蝴蝶约有两万种,武汉地区的蝶类家底还没有摸清。简单地观察蝴蝶不是目的,朱小明和武汉一群自然爱好者,正在主动开展武汉地区的蝶类资源调查、观察与记录,希望为大武汉有个《武汉蝴蝶图志》贡献一份力量。
琉璃灰蝶。朱小明 摄
蝴蝶,对所处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常被看作是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生境监测的指示物种。因此,观察城市及周边的蝴蝶状况,对当地生态环境及其健康水平就有了一个参照。
朴喙蝶。朱小明 摄
宽边黄粉蝶。朱小明 摄
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负责人沙茜表示,生态环境越好,物种就越丰富。城市周边的植物越来越丰富,蝴蝶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证明武汉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武汉生态环境状况有了较大提升。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