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洪水猛兽(可爱的洪水猛兽)
关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489篇原创首发文章
“韩寒在博客里和人吵架,十分蔑视所谓的‘文坛’。其实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韩寒才是文坛。他们花费一点碎银两买到的文坛消息就是韩寒的小说。问题是现在的文坛,不管姓什么,比老百姓的无聊生活还要无聊。”
——何平《老而不死是为贼》
2010年,韩寒出版了一本小说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本书与《三重门》《通稿2003》《青春》《可爱的洪水猛兽》等他的一系列代表作相比,内容着实不算出众,名字却最能代表作者的精神。
那时还热衷于“和这个世界谈谈”的韩寒,还被广泛认为是一位作家。
王小波常被人夸杂文写得好,实际上他的小说成就(《黄金时代》和《青铜时代》)远在评论文章之上;韩寒则正相反,就像上海作家何平在《韩寒应该更有出息》一文中谈到的那样,韩寒不是小说天才,而是杂文与随笔天才,他博客里那些嬉笑怒骂与灵光一现,或许才是作为写作者的他所能体现的最大价值。
当时的中文互联网上,这位“80后作家”的扛鼎者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意见领袖。2011年12月,韩寒在博客连发后被称为“韩三篇”的《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大谈特谈吾国吾民的素质与教育,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
兼具文人、公知这双重角色的韩寒,令我想起余秋雨那句“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韩寒作为“文人”的一面,同“公知”相较亦是无足观的。时至今日,“意见领袖”在禁忌面前早已悉数退位,属于韩寒的巅峰岁月,恰似一道无迹可寻的魔幻。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
——鲁迅《自嘲》
在当下这个“热搜头条”、“流量速食”和“绯闻八卦”占据了更多版面的时代,韩寒仍是一位作家,但更多的时候,他被认为是导演、出版人、赛车手、微博大V与斜杠青年。
这位曾经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被誉为“当代鲁迅”的批判作家,将奋斗方向转换成了最会写作的赛车手、最会开赛车的导演和最能拍戏的作家,五彩斑斓的背后,或有万般无奈。
谋求平衡与发展的韩寒一昔之间退回象牙塔,华丽变身、广交朋友的他跨界转行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他的“得”;韩寒同时也失去了积攒多年的光环和防护罩,任何人看他言论与作品不爽,都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往死里diss他,这是他的“失”。
这一切,不是潇洒的代价,也不是韩寒变了,归根结底是时势使然。时势从公共知识分子手中抢过了传声筒,将它消音折叠。
| 《后会无期》中,浩汉(冯绍峰饰)在演讲时,话筒遭遇了消音
两年前,电影《乘风破浪》公映的时候,作家李静睿对韩寒那种只在银幕上乘风破浪并感时伤怀的做派有过这样的评价,“八零后曾经被视为反叛的一代,现在却变得过分温顺,不管是对权力,还是对资本,当然也有很多人年过三十,依然希望自己酷和有型,然而如此顺从地向时代递交投名状,既不酷,也很不有型。”
更大的改变在于外部环境,就像博主@公元1874总结的那样:
“如今,明星说错了一句话就要被群嘲,甚至没说错话,仅仅是群众会错了意,都依然会被群嘲……所以大部分明星都跟韩寒一样,内敛了,‘成熟’了,万金油了,大多数公众人物的微博都变成了完美绿色无害安全的微博,去哪了,吃了什么,到了北京好开心,工作累了晚安,猫咪真可爱,拒绝食用珍稀动物,保护穿山甲……遮掉微博名,这可以是任何一个明星发的微博。”
在习惯于扣帽子的舆论环境中,公众人物比普通人更容易噤若寒蝉。
基于上述现实,韩寒没办法再和现实谈世界,或是与世界谈现实,他只得扛起摄影机拍电影,进入更纵深的虚拟。而他所谈及的对象,也不过是些难以复原的往事。
韩寒的第三部导演作品《飞驰人生》,不过是此种情结的延续。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朴树《平凡之路》
有句俗话,叫“好汉不提当年勇”;还有句俗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凡是好汉,就一定爱提当年勇,凡是不让好汉提当年勇的,就一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答案很简单:不是谁当年都勇过,都有故事可提,你没有,别人有,凭什么不让别人提?
在《飞驰人生》的开始,赛车手张驰就拿着一件老旧的比赛服对着儿子开启了一阵“当年勇”的普及教育,沈腾饰演的角色,无疑是导演本人的内心写照。看得出来,韩寒真的很喜欢朴树为他的导演处女作写的那首《平凡之路》,以至于他把它又拿到《飞驰人生》里继续发光发亮。此情此景,一如姜文将久石让为《太阳照常升起》所写的那首同名曲安放在《让子弹飞》的 *** 部分,类似的执念,多半不是发挥余热,而是顾影自怜。
看看这三部曲的名字,《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这不就是前作家、意见领袖——韩寒此前的经历吗?他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曾经叱咤风云、一呼百应,白云苍狗之间便归于尘土。
不平凡过的人,最难忍受不得已的平凡。
在电影中,张驰曾经是一代拉力赛车王,但他没能亲眼让孩子看到他的风光,不仅如此,他的生活境遇还跌到了“平凡”之下,几乎沦为底层,他心里自然是万般郁闷的。重点不是孩子看没看到,捡来的孩子是个象征,只代表着后来人,即没有亲历过创作者扶摇年月的新生代。《飞驰人生》并非一部亲子题材,里面友情所占的比重都要远大于亲情。
另一个关于韩寒新作的典型误解,在于“中年男人的危机叙事”。
张驰是去舔着脸借钱拉赞助了,他也的确因为孩子的学校和户口而意外跌落谷底,但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并非中年崩溃,而是梦想不再。主人公的角色设定恰好是中年人,剧情恰好安排了他为家庭(没有血缘关系)奔走,仅此而已,这些条件不过是为了配合电影的核心主题。
如若不然,韩寒为《飞驰人生》设定的价值观就太幼稚、太易于被攻击了,要知道早已“退守象牙塔”的他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一个赛车手为了挣回被辱没的名声,竟然可以毫无交代地抛下学龄儿童,在比赛中一死了之(剧情间接交代了这一点),这未免也太不负责任了。答案只有一个解释——在张驰心中,逝去的荣光的确比膝下的孩子重要那么一点点。
张驰的画像,是一个匆匆历经人生退潮的失意者,这个失意者可以以“中年人”的形象示人,但它的关键词仍要落到“失意”上,而不是“中年”上。人到中年,未必就失意,也可能是顺风顺水、大富大贵。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至少在张驰这里,中年留给他的更多是失意与不幸,而属于他的不幸,是梦想的突然滑落、是信仰的深度回笼、是热爱的无期放逐。
在《飞驰人生》里,张驰的信仰是赛车;在《飞驰人生》之外,韩寒当然也爱赛车。而在赛车之外呢,韩寒更爱一份表达的自由。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
——韩寒《后会无期》
在电影《后会无期》里,邓紫棋唱的那首同名推广曲的歌词,正是来自导演韩寒。体会一下歌词里如泣如诉的哀怨,你就不难明白“蟠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的韩寒有多不甘心,也不难理解,为何他要在《飞驰人生》的结尾安排一次壮烈的逆袭。
张驰开足马力,不是为了赢林臻东,他在乎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飞驰人生》的“我不是想赢,我只是不想输”,很容易让人想起台湾电影《KANO》里的那句“不要想着赢,要想不能输”,主人公想赢得的,是世人对于其过往的尊重,不是对手,也不是奖牌。
影片最后,赛车手张驰豁出性命的一飞冲天,也许可以理解为韩寒在象牙塔中酝酿已久的一次战略反攻。
更年轻的、占据了更多资源的后起之秀们,在电影里是富家子林臻东,在电影外则是制造各种无聊八卦的小鲜肉们。
一方面,攥在他们手里的是这个时代最不重要的那只话筒,他们注定无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韩寒们曾经战斗或奋斗过的地方,全部变为无关痛痒、远离是非的“象牙塔”,他们更多频次地抛头露面、挤眉弄笑,可那才叫真正意义上的“躲进小楼”。
韩寒的不甘心,不因对不凡怀有执念,而是他担心在更大范围内——平凡沦为平庸,平庸变成恶俗,恶俗吞并一切,此去经年,他当初的口诛笔伐统统白费。
如同《飞驰人生》里复出的张驰缺一辆好车,就在韩寒尚可一战的时候,他失去了最得心应手的武器。而这样的感受,通常只有诗人得以想见:
《壮士心》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作者:92年生,金牛座,秦朔朋友圈专栏作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