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解剖学、运动学及健身等学科和行业,必须要对人体关节运动作出规范定义,这其中就包括屈、伸、内旋、外旋、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等关节动作的定义。内、外以及上、下动作比较容易理解,但“屈”和“伸”这两个概念常常让人难以捉摸。关节屈和伸的概念主要针对人体矢状面上的运动而言。所谓“矢状面上的运动”,说白了就是人体前后两个方向的运动,通过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前后摆动双腿、头颈的前后移动、伸手拉开大门等动作都是典型的矢状面上的(前后方向的)关节屈伸运动。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认为关节屈和伸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可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问题的关键在于:屈和伸并不与前、后两个方向一一对应。举个例子:通过屈伸大腿的动作让小腿前移叫做“屈髋”,但若是通过屈伸膝关节的方式让小腿前移就叫做“伸膝”。同样是小腿前移,如果通过髋关节来实现就叫做“屈”,换作膝关节就叫做“伸”。可能有人会说,so easy,我死死记住就可以了。髋向前叫做屈,向后叫做伸,腕、脊柱(包括颈椎、腰椎和胸椎)、肩、肘也是如此,但膝关节是个例外。好吧,你很聪明,但有一个问题:你知道踝关节向前和向后移动哪个是屈、哪个是伸?可能很少有人会知道标准答案:踝关节无论向前还是向后活动,都可称之为“屈”,不同之处在于,向前活动称为“踝背屈”,向后活动称为“踝跖屈”。
所以,我们还是要搞清楚关节屈、伸两个概念的定义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矢状面上的关节运动(关节中立情况下、前后方向的),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可称之为屈或伸;二是关节处相邻节段的夹角,如果这个夹角在运动过程中越来越小且可以达到最小,就称之为“屈”,否则为“伸”。举几个例子:移动膝关节使小腿向前或向后时,相邻的两个节段是小腿和大腿,小腿向后时,小腿和大腿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小且可以达到最小,所以称为“屈”,小腿向前移动时,小腿和大腿之间的夹角不能达到最小状态,所以为“伸”。脊柱也是一样,相邻节段是脊椎的椎体,向前移动时,脊椎间活动范围更大,彼此间的夹角可以达到最小状态,称之为“屈”,向后移动时则为“伸”。髋、肘、腕等关节也是一样的道理。但踝关节比较特殊,因为足与小腿这两个节段之间彼此垂直,足尖和足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距下关节居中,无论是足尖向上的运动还是足跟向下的运动,都可使两个节段彼此靠近,并且靠近的幅度没有太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跖屈”和“背屈”的定义才会更加贴切。
原文链接:http://www.jinlaib *** /archives/2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