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的意思(形而下和形而上什么意思)
【中国人是这样想的】系列问答 087 【系辞 上传】(九)为什么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就是“器”?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无不利也’”。
“易”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解释说:佑者,助也。天 辅助、帮助的人,是顺从天道的人;人之所以辅助、帮助他, 是因为这个人值得信赖。履行诺言值得信赖、顺从天道,又能尊崇使用贤明的人。所以说:“自天佑之,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孔子说:书面的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要说的话,说出的话不能完全地全面地描述出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老李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斯二者所言,岂无惺惺相惜之意哉!)
然而,圣人的意思就不能为他人所发现、理解了吗?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孔子认为,“圣人”还是有办法做到的。
圣人通过用立象的 *** 来表达自己的意图,通过设立的卦来分析事物的情况,把对事物情况研究、分析后做出的判断写在卦、爻下面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变通事物各个阶段的情况,也就是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好各个阶段面临、出现的问题,以使人们获得最大的利益。宣传、学习、使用好,“易”的神奇、完美也就体现出来了。
乾坤,其《易》之绵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乾坤两卦,是易经绵延铺陈的开始吧?(显而易见的是:《周易正义》也就是儒家的《易经》就是从乾坤两卦开篇的。因此“乾坤,其《易》之绵邪?”,既有肯定的意思,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或者说:乾坤代表的天地之道,也是《易经》绵延铺陈的开始吧?
天地之道,和易经,二者同出而易名。而易,就存在于其中了。
天地之道毁掉了,也就无以表现为“易道”了;
同样地,“易道”无法表现出来,则天地之道几乎就是湮灭无声了
——没有了“易”,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天地之间的道理了。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因此,易经的 *** 是:
通过对方方面面的、具体的事物的总结、归纳、概括和抽象从而上升为理论。把具体的事物道理上升为理论,形而上学,形而上,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
全部的事物加以区分就分成了具体的事物——形态各异的器物。
事物的转化、剪裁叫做变。
推动事物的运行叫做通。
把易的原理运用实行覆盖涉及到全天下所有的人 就是最大的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槠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因此,关于象,就是圣人为了表现事物的奥秘,而模拟其形状样貌,用适当的形象来代表某一类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为了表现出事物的变化、运动,从而观察其内在的规律,以决定采取的行动,通过卦、爻辞的记载,说明是怎么判断吉凶得失的,这就是所谓的“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极尽了天下奥秘的都包括在了卦里,说明了天下事物运动的都包括在了卦辞、爻辞里;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体现在“变”;推动事物的顺利发展、进行就表现为“通”。易的神奇、光明依靠人们的掌握和使用来实现;实际地成就事务,不说不争得到信任,体现、存在于“易”自身的德行。
问答:
乾坤成列,易在其中。
乾坤代表的天地万物,组成易的六十四卦,二者同出而易名,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排列在那里。
把天地万物,代表各种事物的六十四卦其中的道理概括、总结、升华起来——就是形而上谓之“道”。
把天地万物,代表各种事物的六十四卦具体地、细致地区分开来——就是形而下谓之“器”。
发展、变化谓之“变”,行之有效谓之“通”。影响深远深入人心谓之“事业”。
天之所助也,顺也。顺应自然规律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人无信不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