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的意思(老道的意思)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这本书,是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演说家姜弦植所著的,是一本以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自我关系为核心的心理学的书。
这本书曾入选了韩国的世宗图书奖,也是被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极力推荐的图书。足以说明这本书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它贴切地解决人们生活中让人焦头烂额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及自我认知等结症。
本书我花了四天的时间看完。人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是格外上心。因为我是一名两个孩子的妈妈,想从中找到育儿的 *** 。在教育孩子这一块我特别焦虑,看完这本书后,很多一直持有的执念,瞬间烟消云散,如醍醐灌顶般清醒。
生活中很多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唠叨个不停,以为这是爱孩子,我也曾这么做过。可是,爱唠叨对教育孩子而言,绝不是爱的唠叨,反而是以爱的名义,深深地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那么唠叨的弊端有哪些呢?
唠叨不是爱,是伤害作者姜玹植在这本书中注入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详细地分析发生这一系列举动的原因,以及怎么纠正错误的行动 *** 。这样更贴切我们的生活,因为总有人有类似的经历,不是吗?
其实,所谓唠叨,就是反反复复不停地重复一句话或一件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让对方改正某些不良的习惯,或是避开不必要的失败。
那么,明明出发点是好的,可为什么对方却嗤之以鼻,不领情,依然朝着你认为的错误的方向前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这称为“自证预言”,就是当人得到的是负面期待或听到不好的预言时,就会有意识地规避这种期待与预言,也会受到该预言的影响,而去执行这个预言。
这是因为,唠叨大多数说的是负面的语言,反反复复地说,就会影响到心理活动,得到一些心理暗示,潜意识里就会朝着这个负面方向发展。
很多情况下,唠叨表面是善意提醒,是爱的表现,实则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事与愿违。
为什么越唠叨,反效果越强烈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其他场合,明明是出自好心的唠叨,为什么反而会更伤害对方呢?
作者从这三方面做出了解释。
一,唠叨会 *** 人的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二,唠叨会无意识强化人的错误行为。
三,唠叨会让人变得被动,缺乏责任感。
这三个原因,通俗易懂,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唠叨的反效果的后果。
适度的紧张,可以起到谨慎,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可凡是都个度,过度了只会适得其反。偶尔的唠叨,可以督促人的行为,可一旦多次,反复地说教,就会产生逆反作用。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说教式教育。
年幼的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就会干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用被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情。
一旦形成这样的状态,他就会停止主动去思考,去动手。因为他知道,有人会告诉他,提醒他,督促他,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会很被动,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那么,应该如何纠正这样的状态首先,停止唠叨是首当其冲的,只有停止这个错误源头,才会停止伤害的继续。
其次,是多说“没关系”。
一句“没关系”,只有寥寥几个字,但蕴含的力量却不可小觑。一则表达了自己知道对方的失误;二来也意味着不会责备和批评对方。
这样一来对方势必会放松紧张的心理,心情和情绪也会非常稳定和平静,会心怀一份感激之心,行动力也会很大程度提升,精力会更充沛。这样的状态投入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行动中,做事的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
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承载着父母的爱来的这个世界,但我们许多人都因为爱孩子,在生活中总是容易陷入“关心则乱”的陷阱。对孩子处处小心,事无巨细,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失败,挫折和伤害。
可我们也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意识思维,行动力。父母把他们禁锢在温室里过度保护,反而让他们失去了锻炼自我和自由成长的机会。
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允许他们犯错,试错。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尝试了很多次失败之后,才找到属于他自己成长的方向,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停止唠叨,给孩子一个安宁温馨的空间。
愿所有的父母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摒弃错误的执念。养育孩子不是工业生产,按统一的模式批量管理,而是农业耕耘,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收成好坏取决于种植人付出多少,是否遵照时节,顺应自然规律。
古语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连日月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何况平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