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述其手法以及当时的背景的信息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简述其手法以及当时的背景和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简述其手法以及当时的背景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己亥杂诗其五写作手法
己亥杂诗其五写作手法是抒情叙事。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①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 年。②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题林安邸》的写作手法是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诗人漂泊旅途的孤独寂寞、惆怅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雨巷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诗人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2、《雨巷》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雨巷》是一首通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3、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4、《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5、《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朱自清的《背影》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1、用的白描手法,具体我说一下 结构精美:作者善于捕捉瞬息间的生活感受,以“背影”为线索,选取的材料均归汇于“背影”这一焦点上。
2、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没有用到任何的修辞手法,这篇散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白描。“白描”作为一种表现 ***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3、其次,作品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儿子“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父亲买桔子回来时,儿子“赶紧去搀他”。这些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出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
4、朱自清没有写父爱的一件件琐事,只是通过父亲的背影,用白描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诚挚的父爱。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是全文情感的凝聚点。
苏轼的《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的写作手法、写作背景是什么?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创作背景 作者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为为流放期间所写。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熙宁二年(一○六九)初,苏轼守丧期满还朝,新继位的宋神宗已经采纳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开始了变法。苏轼首先写了《议学校贡举状》,反对王安石变科举,受到神宗的接见和鼓励,神宗对他说:「虽朕过失,指陈可也」。
词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巴金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背景!
写作手法 : 巴金的文章趋向于散文形式,但稍活泼;写作背景 : 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写作背景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巴金以两篇散文诗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海上日出》写作背景是1927年2月,巴金从上海踏上英国邮船昂热号,去伦敦留学。他将沿途的见闻写成《海行的日出》一书,于1932年出版。《海上的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
写作背景:巴金先生的散文《灯》创作于1942年。文章开篇就用“噩梦”、“窒闷”、“漆黑”这些词写自己的心情及周围的环境,然后话锋一转,分辨出了“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
,写作背景:这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陋室铭的写作手法及简析
1、暗示陋室不陋;《陋室铭》也用了衬托的手法,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以陋室主人的德馨,衬托出诗人安贫乐道的节操;《陋室铭》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陋室抒发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2、衬托、对仗夸朋友---雅 以手法。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3、《陋室铭》中运用了比兴、反向立意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全文先用“山”、“水”起兴,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陋室铭》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比兴、拟人、用典等修辞手法。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