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 水鸟种类
中国的滨海湿地是迁徙水鸟的繁育、停歇和越冬的重要场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区域。但由于围垦和填海,滨海湿地正在加速消失。
中华凤头燕鸥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及其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60%以上的天然沿海湿地消失,包括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
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全国两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2003~2013年10年间,我国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减少了136.12万公顷,减少率为22.91%,是各类湿地中消失最快的(全国湿地平均减少率为8.82%)。其中,围垦和填海是导致滨海湿地消失的直接原因。事实上,从1950年到2000年50年间,围垦和填海导致全国滨海湿地消失了一半。
白鹤
每年在我国滨海湿地繁育、迁徙、停歇和越冬的迁徙候鸟物种总数达到246种。
本文先介绍一下,在中国滨海湿地栖息的水鸟中,任鸟飞项目民间保护网络优先关注的24种受胁水鸟。
中华凤头燕鸥
CR极危
有醒目的黑色凤头,在繁殖期头顶为黑色。尾羽开叉,似燕尾。
在2000年,消失了63年之久的中华凤头燕鸥被重新发现。由于数量稀少,踪迹神秘,人称“神话之鸟”。
白鹤
CR极危 莱州湾南岸俏立的鹤影 摄影:碧海翔鸥
摄影:碧海翔鸥
又被称西伯利亚白鹤或雪鹤,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繁殖。其东部的种群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过冬。
勺嘴鹬
CR极危
每年夏季,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地区的苔原和草甸繁殖,然后途径朝鲜半岛、日本、中国东海岸的海岸滩涂地带,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滨海地区越冬。
1970年,种群数量2000-2800对;2014年时繁殖种群仅仅只有210-228对!数量锐减的主因是繁殖地和迁飞过程时中转站被破坏。其中,韩国新万金防潮堤近40000公顷的大型填海计划破坏其重要中转站。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特有的繁殖地──冻土层的减少,影响了它们繁殖。
旧文全球不足400只,勺嘴鹬进入告别倒计时
黑脸琵鹭
EN濒危
又名黑面琵鹭、小琵鹭、黑面鹭、黑琵鹭、琵琶嘴鹭,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又有“黑面天使”和“黑面舞者”的雅称。
琵鹭亚科的鸟类全世界共六种,你们用琵琶弹乐,我们用来猎食其中以黑面琵鹭数量最为稀少,已知六种琵鹭当中唯黑脸琵鹭属濒危物种。
青头潜鸭
CR极危
又名东方白眼鸭、白目凫、青头鸭。
繁殖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中国东北以及华北,越冬于日本、朝鲜、泰国、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在中国的越冬地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向南一直到福建、广东。
东方白鹳
EN濒危
曾一度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地,现在朝鲜的东方白鹳已经绝迹。
丹顶鹤
EN濒危
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繁殖地在中国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嫩江中下游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
中华秋沙鸭
EN濒危
也被称唐秋沙鸭。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东南部寄中国东北部。在中国大陆中部和南部、日本和朝鲜越冬,偶见于东南亚地区。
喜欢清澈水域,因此成为湿地环境指示物种。
小青脚鹬
EN濒危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上海、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海南鳽
EN濒危
又名海南虎斑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西、安徽、福建、浙江等地,一般生活于山间河谷及附近水域。
大杓鹬
EN濒危 摄影:碧海翔鸥
大杓鹬和蛎鹬 摄影:碧海翔鸥
又被称为红背大勺鹬、红腰勺鹬。体型大,体长63厘米。嘴长而下弯;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是体型最大的鹬。
黄嘴白鹭
VU易危 摄影:碧海翔鸥
又名唐白鹭,对生态的要求非常苛刻,是大气和水质的监测鸟。主要繁殖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中国的东部地区,越冬地主要在菲律宾、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和越南等地。
卷羽鹈鹕
VU易危
卷羽鹈鹕是体型最大的鹈鹕,长1.7米,重15公斤,翼展超过3米。
与白鹈鹕不同的是,其颈上羽毛是卷曲的、脚呈灰色及羽毛呈灰色的。它们的下颌在繁殖季节是红色的。雏鸟是灰色的,不像白鹈鹕般面部有粉红色的斑点。
白腰杓鹬
VU易危 的白腰杓鹬 摄影:碧海翔鸥
潍坊莱南湿地 白腰杓鹬群舞 摄影:碧海翔鸥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山东和华南等地。体长60厘米,翼展可达1米。体型与大杓鹬相近,有白色的腰部,在飞行时很容易识别。
大滨鹬
VU易危
体型略大,嘴较长且厚,嘴端微下弯,上体色深具模糊的纵纹,头顶具纵纹。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喜潮间滩涂及沙滩,常结大群活动,是常见候鸟。
白头鹤
VU易危 摄影:碧海翔鸥
也被称为玄鹤、修女鹤,是一种体色为深色的小型鹤。是中国的9种鹤中最晚被发现并命名的。中国是鹤类最多的国家,别让鹤文化在本国成为无源之水
体长约为1米,体重达4公斤,除了眼睛附近为 *** 的红色皮肤,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硬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身体其余部分体羽都是灰黑色。
小白额雁
VU易危
是雁形目中体型最小的飞禽之一。体长与普通家鸭相当,生活在水流活动较为平缓的河滩、湖泊、沼泽或池塘附近。在中国,迁徙途中见于东北中部、河北北部、山东、河南等省份,越冬见于长江中下游沿岸,东南沿海沿岸。
长尾鸭
VU易危
俗名冰凫。多在北极、北美、欧亚大陆北部,常见于日本北部。在中国为罕见越冬鸟类,在中国渤海、东海、长江中下游等地有零散记录。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80公里。善于游泳和潜水,游泳时尾巴翘得很高。
棕颈鸭
VU易危
又名吕宋鸭。原来主要分布在菲律宾。
遗鸥
VU易危 摄影:碧海翔鸥
摄影:碧海翔鸥
在渤海湾越冬,夏季在陕北、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坝上的一些湖心岛上繁殖。由于栖息环境的恶化,近几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黑嘴鸥
VU易危 摄影:碧海翔鸥
摄影:碧海翔鸥
摄影:碧海翔鸥
在中国,黑嘴鸥的种群数量稀少,繁殖地仅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盐城的河口地区,越冬地分布于江苏沿海以南。
鸿雁
VU易危 摄影:碧海翔鸥
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库页岛和中国东北的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在朝鲜半岛、日本、中国的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越冬。迁徙时可见于中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天山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
花田鸡
VU易危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四川、长江流域、福建、广东等地。
白枕鹤
VU易危
白枕鹤有一双粉红色的脚,颈部羽色前灰后白,面部红色。主要于蒙古东北部、中国东北部,以及俄罗斯东南部一带繁殖。白枕鹤的越冬地在朝鲜,日本南部,中国中部,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延伸阅读
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滨海湿地的下限为海平面以下6米处,上限为大潮线之上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
在地形上包括河口、浅海、海滩、盐滩、潮滩、潮沟、泥炭沼泽、沙坝、沙洲、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海湾、海堤、海岛等。海岸带的潮间带和近海水域是鱼类的重要繁育场所和维持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而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更是全球公认的海洋鱼类繁育的重要场所和具有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
我国的滨海湿地面积为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0.85%。我国滨海湿地保护率为24%,明显低于全国湿地43.51%的平均保护率,滨海湿地保护更为急迫。
在IUCN名录上,湿地受胁水鸟名单在2015年已经更新,很不幸的是,又有数种水鸟进了红色名录,而且有的水鸟由易危升级到濒危,也就是说在中国滨海湿地受到威胁的水鸟已经远超过24种。水鸟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希望 *** 加大力度,严厉监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后来成为烂尾的同质化工程开发,减少围海造陆,给水鸟们留下点喘息之地,也是为我们人类安全生存留有保障。
2015年IUCN的水鸟受胁介绍链接:http://www.birdlife.org/worldwide/news/2015-red-list-vultures-shorebirds-and-other-iconic-species
图片除标注外选自HBW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
微信公众号:ziranguancha
投稿邮箱:ziran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