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爷的剑小说,三少爷的剑小说笔趣阁
【壹】无休无止的金古之争。金庸与古龙谁的作品更胜一筹可能是永远的话题。如果说武侠小说谁是真正的“一哥”,恐怕绝大多数的读者会选金庸,那么谁是“二哥”,大部分的读者一定会选古龙。金与古可以作为武侠小说作家排名的代名词,而金在先,古随后也似乎成为一种共识。不可否认,金庸的作品厚重、博大、精深。而古龙的作品却有着飘逸、灵动、禅意之特点,谁胜谁负真的无法评判,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贰】先说金庸《侠客行》。金庸的《侠客行》是一部阐述佛理的小说。《侠客行》出自李白的一首古风诗篇。而金庸顺手便将这首诗改成了武林秘籍,并藏在侠客岛之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江湖上的高手被请到侠客岛,但去过的人就没有再回来,因此让江湖上谈侠客岛而色变。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乞丐先是得到了玄铁令,后又成了长乐帮帮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帮中需要扶植一个傀儡来应付侠客岛的邀请。同时还因为小乞丐长的与黑白双剑的儿子石中玉太过相似,因此为石中玉承担了许多罪责,中间牵涉最大的就是雪山派,江湖争斗无止无休,但小乞丐却一直保持初心不被世俗所染,最后到了侠客岛参详侠客行武功,小乞丐慧心通明,一见即悟,颇有惠能顿悟的妙趣。
金庸先生也曾谈过《侠客行》是借武侠小说的外壳写佛教寓言的小说,石破天从头至尾就是保持着佛祖的人设。这部小说,写于1965年,彼时金庸的长子查传侠去世,金庸悲痛欲绝,于是皈依佛门,在佛教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浩瀚如海的宇宙。如果说两年前的大作《天龙八部》,还是在用佛的悲悯眼光看芸芸众生,描写众生不同的成佛过程;那么《侠客行》则完全以佛祖为主角,详写佛祖如何渡化众生,如何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那时的金庸先生,一定也极其希望自己能被佛祖点化,不再执着于烦恼业障之中。
【叁】再说古龙《三少爷的剑》《三少爷的剑》是古龙阐述剑道的寓言。古龙是作家与浪子的结合体,他写书是为了浪,为了浪得好只能不断写书,所以他的作品可以分为经典作品、精品小说、次品小说、伪作小说。古龙的经典小说可以包括《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为何会把《三少爷的剑》排到经典作品当中,主要因为这是古龙很难得将剑术上升到剑道的作品,古龙武侠小说中的剑客,有很长时间受日本剑道小说《宫本武藏》的影响,像西门吹雪、叶孤城等。可是古龙却只写到了剑术层面,没有再更上一层楼。而这部《三少爷的剑》却成功塑造了谢晓峰与燕十三两位追求极致剑道的剑客。
谢晓峰为名利感情所累,宁愿舍弃名望与地位,诈死瞒名投身江湖,这是道家物极必反的寓意。而燕十三却一心追求剑道的极致,自创“十三剑”只为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达到最高的境界而让自己此生无憾,这是儒家勇猛精进的寓意。江湖争斗,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真正体现了古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悲伤。最终谢晓峰与燕十三的决斗将故事推向了 *** ,而燕十三也终于在决斗中将自己的剑道达到了至高境界。“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真是豪气万丈,无与伦比。
【肆】古龙的《三少爷的剑》与金庸的《侠客行》谁能更胜一筹?古龙的《三少爷的剑》创作1975年,属于他最巅峰时期,无论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布局、氛围都达到最高水平,他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的种种窠臼,另创一代新风,阐述了一种有别于金庸、梁羽生“侠之大者”武侠主题之外的“侠之风流”的独特审美情绪。跟风容易原创难,古龙能够自成一格,全新突破,好比是燕十三对于剑道的极致追求,并且他最终也成功了。
金庸写《侠客行》时的心境应该与谢晓峰有相同的感觉,爱子去世,他自己心灰意冷,在心灵上遁入佛门,想从佛教之中找到心灵的慰籍,在功名上也不再奢求,只为心平气静,所以在《侠客行》中,表达了万法皆空,破谜成悟的思想,谁是天下第一已不再重要,你想要就拿去,反正这些都与我无关了。
【结论】就作品本身讲,笔者还是认为《三少爷的剑》优于《侠客行》。得此结论,还是笔者一家之言,以遵从本心而论,两部作品读完,第一印象是什么可能就是什么,当然如果再重新阅读,心境会发生根本改变也不一定,所谓照见五蕴皆空的空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拿分别阅读两部作品而论,《三少爷的剑》笔者能读出无奈之外的精进与坚持。而读《侠客行》却只能读出空相无我的执念,因此一个是消极中的积极,一个是遁入空门的超脱。这也许是笔者境界不够所致。
金古武侠,与您一起聊聊武侠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