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分别指什么,四史是哪四史分别指什么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以纪传体编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编号
书名
作者
今本卷数
成书时间及顺序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前93年,第一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83年,第二
3
后汉书
南朝·范晔
120
445年,第四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289年,第三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48年,第十三
6
宋书
梁·沈约
100
488年,第五
7
南齐书
梁·萧子显
59
514年,第六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636年,并列第八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636年,并列第八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554年,第七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636年,并列第八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636年,并列第八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636年,并列第八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659年,并列第十四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659年,并列第十四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945年,第十六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060年,第十八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974年,第十七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1072年,第十九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1345年,第二十二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1344年,并列第二十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1344年,并列第二十
23
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
210
1370年,第二十三
24
明史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
332
1739年,第二十四
共计3213卷(《汉书》《后汉书》《魏书》和两《唐书》有复卷,实际为3300卷),约4700万字(以中华书局点校本统计)。记述的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资源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