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菜(菱角菜是什么)
荠菜又名护生菜、菱角菜,或称地菜,是华东地区的地方特色蔬菜,属食药同源植物,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产品市场竞争力强,深受江苏、上海等地城乡居民喜爱,为汤圆、馄饨、包子的主要馅料。
野生荠菜有3种:
(1)阔叶型荠菜
形状如小波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开展度为18~20厘米,叶片基部有深裂缺刻,叶面平滑,叶色较绿,鲜菜产量较高。
(2)麻叶(花叶)型荠菜
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开展度为15~18厘米,叶片羽状全裂,缺刻深,细碎如飞廉叶型,绿色,食用风味较好。
(3)紫红叶荠菜
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开展度15~18 厘米,叶片形状介于上述两荠菜类型之间,不论肥水条件好坏,生长在阴坡或阳坡、高地或凹地,叶片叶柄均呈紫红色,叶片上稍有绒毛,适应性强,味佳。
(秋播荠菜三种多收高效栽培技术)
荠菜是野生蔬菜的一种,近年开始人工栽培,但产量较低,效益不高。为了提高荠菜的栽培产量,经反复试验研究,及通过江苏海门、东台的示范实践,利用秋、冬季气温较低这一特定条件,发明了秋播荠菜三种多收高效栽培技术,每亩产量从1 000 千克左右提高到2 500 千克,产值5 000元以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茬口布局从传统种植方式看,华东地区荠菜一般是秋季播种、越冬生长、春季收获,而秋季气温相对较高,适宜荠菜生长;因此,栽培上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争取较高密度,待荠菜生长到一定时期,采用密处多收、采大留小的 *** ,在年前先行收获1~2次。同样,春季气温渐高,根据荠菜长势,也可多收1~2次。
具体操作如下:9月底第1次播种,11月上旬按密处多收,稀处少收,采大留小的原则进行第1次采收;收获后立即进行第2次播种,12月下旬按同样的原则进行第2次采收;收获后立即进行第3次播种,翌年3月初,进行第3次采收,之后视当地气温及田间荠菜长势,可再采收1~2次,3月底—4月初采收结束。
如此进行茬口安排,能充分发挥荠菜个体的生长潜力,实现整体增产的目标(表1)。
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
选用大叶、生育期较长的荠菜品种,如花叶荠菜。
2 整地
荠菜的种子非常细小,播种时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要选择杂草较少的地块,畦面要整得细、平、软。土中坷垃尽量打碎犁细,以防种子漏入土块缝隙深处,不易出苗。
做成畦面宽2 m的深沟高畦,以利排灌。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杂草极少、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栽培荠菜。
整地前每亩施入2 000~3 000 千克充分腐熟的细碎农家肥, 深翻细耙2 ~ 3 遍;整平后开挖宽15~20厘米、高10~15 厘米的排水沟,做成南北走向、垄宽1.0~1.2米的小高畦。
3 播种
9月底—10月初第1次播种,每亩用种量为1.0 千克;先用沙土5.0 千克与种子混匀,随后撒播,播种后轻压1遍土壤。
10月下旬采收一批荠菜后进行第2次播种,每亩用种量为0.5千克,仍用沙土5.0 千克与种子拌匀后撒播。
11月上中旬再采收一批荠菜后进行第3次播种,每667 平方米用种量0.5 千克,用沙土5.0 千克与种子拌匀,之后撒播。每亩春播需用种子0.75~1.00 千克,夏播需用种子2.0~2.5 千克,秋播用种1.0~1.5 千克。
荠菜种子有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不宜直接利用,因未经春化,尚处休眠期,播后不易出苗。荠菜通常撒播,而且力争撒播均匀,播种时可掺混1~3倍细土。播种后用脚轻轻踩踏一遍,使种子与泥土紧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
早秋播的荠菜如果采用当年采收的新籽,要设法打破种子休眠,通常采取低温处理,用泥土层积法或在2~7 ℃的低温冰箱中催芽,经7~9天,种子开始萌动,即可播种。
在夏季播种,可在播前1~2 天浇湿畦面,为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出苗困难,播后用遮阳网覆盖,可以降低土温,保持土壤湿度,防止雷雨冲刷侵蚀。
4 水肥管理
荠菜根系较浅,生育期需保持充足水分,播后务必保证土壤墒情,需经常浇水以保持床面湿润。浇水时宜勤浇、轻浇,忌大水漫灌。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防淹。荠菜越冬前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保安全越冬。
第1次追肥在出苗后幼苗2片真叶时进行,每亩施0.3%尿素液1 000 kg;每次采收播种后,每亩施用腐熟人畜粪肥1 500~2 000 千克;出苗后除草1~2次。
5 适时采收
11月上旬进行第1次采收,密处多收,稀处少收,采大留小;12月下旬进行第2次采收,密处多收,稀处少收,采大留小;翌年2月后分期收获2~3次, *** 同前,直至3月下旬结束。
来源:“蔬菜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