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读音)
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吹响了埋葬秦朝的号角。
古人讲究打仗“师出有名”,农民起义军自然也有他们的理由。为了将更多人吸引过来,农民起义军往往将起义的理由、目标、好处等事项,精炼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这就是起义口号。
陈胜、吴广打出的起义口号简洁而有力,只有短短8个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潜台词是:我们也可以称王侯拜将相的!
陈胜吴广起义
这句话,表达出政治平等的想法,得到了众多普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17年,王匡、王凤在绿林山发起了一场旨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农民起义,史称“绿林农民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在绿林起义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涌现了赤眉军、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等农民起义军。
最初,这些农民起义军没有打出口号,倒是一个叫李通的贵族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刘氏复兴,李氏为辅”。李通一语成谶。没过多久,绿林军就拥立汉朝宗室刘玄为帝,建立了更始政权。
赤眉军
184年,张角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农民起义。
在张角的率领下,起义部队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给东汉朝廷沉重的打击。虽然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东汉也从此一蹶不振,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直至灭亡,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晋朝和南北朝时期,各地曾经爆发过规模较小、时间较短、影响不大的农民起义。到了隋朝末年,以翟让和李密等人发起的瓦岗农民起义为标志,全国又陷入农民起义大爆发。史书说有“六十四路烟尘”,即有64支农民起义。其实,不算李渊、李世民父子,隋朝末年有名有姓的农民起义队伍,就有70多支。
瓦岗寨起义
队伍太多,没有统一的口号,倒是王薄在长白山发起起义时,作了一支歌谣叫《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群众加入农民起义军:“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以王仙芝、黄巢为代表。王仙芝战死后,黄巢越战越勇,甚至还率部攻进了唐朝都城长安。不过,黄巢最终功亏一篑,被唐朝军队攻灭,战死于泰山狼虎谷襄王村。
黄巢是一名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有几分文采,他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却在一首诗中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当然,他还是做到了这一点。
黄巢起义
宋朝时期,经济比较厉害,发生的农民起义普遍规模较小,并且都被朝廷平定下去。在《水浒传》里渲染得沸沸扬扬的宋江梁山起义,在真实历史上只坚持了1年多时间,就被一名地方官员、海州知州张叔夜给搞定了。
在《水浒传》里,梁山起义打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不知道真实起义时有没有这句口号?
梁山起义
在宋朝,另外两支农民起义军,即王小波、李顺起义和钟相、杨幺起义,分别提出自己的口号。前者的口号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后者的口号是“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他们的口号,都是针对贫富差距巨大的现状。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他们没有提出口号,而是在民间传递许多民谣,如“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南人来做主人翁”“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鼓动处于深重灾难里的民众,起来反抗元朝统治。
到了明朝末期,农民起义军又是多如牛毛,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李自成更是率领50万大军,攻入了京城,逼得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宣告了明朝的覆灭。
李自成
李自成提出的口号有“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难怪会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清朝时期,由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没有提出口号,但是制定了一系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