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下一句(疾风知劲草下一句是啥)
唐朝初年,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针对储君之位展开的斗争长久以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尽管李世民能力更强、功劳更高,但李建成却凭借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了太子。为了消灭来自弟弟的威胁,李建成更是四处散播对李世民不利的传言,让李渊心生芥蒂。在形势对李世民颇为不利的情况下,朝中重臣萧瑀却挺身而出,为其仗义执言。
后来玄武门之变爆发,萧瑀又顺应局势,劝说李渊让出权力,以太上皇身份安享晚年。正因这些行为,李世民对其赞赏有加,曾经赐诗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首诗流传甚广,但其实上半句的“疾风知劲草”并非李世民原创,而是来自光武帝刘秀对东汉开国功臣王霸的评价,尽管名字如今读来令人发笑,但他本人确实值得尊敬。
西汉末年,王霸生于颍川郡颍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一带。据《后汉书》记载,王霸生于一个律法世家,其祖辈“世好文法”。王霸的父亲在郡上担任决曹掾,专职司法,而他自己也在家族影响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狱吏。然而,心怀大志的王霸不愿只当个小吏,为此时常闷闷不乐。
王霸的父亲察觉到儿子的异样,便将他送到了长安游学。后来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刘秀率军路过颍阳,王霸立刻前去投奔,并在随后的昆阳之战中与刘秀一同击败了王邑、王寻。此战之后,王霸暂时返回了家乡,而当更始元年(23)刘秀再次路过颍阳时,王霸辞别老父,正式加入了其阵营,并在刘秀官拜大司马后被封为功曹令史。
后来,王霸跟随刘秀前往河北经营势力,当初跟随他一同投靠刘秀的数十位宾客先后离开,唯有他一直不离不弃。感慨于此,刘秀勉励王霸道:“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更始二年(24),王郎在邯郸称帝,建立了赵汉政权,还发布檄文悬赏刘秀。为了与之对抗,刘秀派王霸到集市中招募兵勇,但集市上的人们却“皆大笑,举手邪揄之”,王霸只得惭愧而归。
所幸,不久之后刘秀便以少胜多,取得南栾之战的胜利,并顺势攻入了邯郸。破城之后,王霸率军追上了出逃的王郎,并缴获了其官印,凭借此功,王霸被封为了王乡侯。在跟随刘秀平定河北的过程中,王霸善待士卒,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刘秀据此认为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于是登基为帝后将其封为了偏将军。
建武四年(28),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同奉命前往垂惠,也就是今安徽蒙城一带讨伐梁王刘纡。马武遭受敌将苏茂、周建夹击而失利,王霸见状并不着急救援,而是坚守不出,等待苏茂、周建乘胜进军时再大举进攻。靠着这一手以逸待劳以及与马武的前后夹击,王霸取得了一场大胜。不久,苏茂、周建整顿兵马卷土重来,王霸料到敌军是因粮草不足才急于求战,于是再度闭门坚守,不与敌正面交战。
当天晚上,周建的侄子周诵反叛,拒绝周建、苏茂入城,随后献城投降。凭借智谋击败苏、周二人后,王霸被加封为讨虏将军。建武八年(32),王霸奉命剿灭荥阳、中牟盗贼,次年又被任命为上谷太守,被授予跨越郡界追击胡虏之权。建武十年(34),王霸以先锋身份出兵征讨割据北方的卢芳,击败了前来支援卢芳的匈奴左南将军。
建武十三年(37),王霸被改封为向侯,按照史书记载,他在边境与匈奴、乌桓交战上百次,为维护东汉王朝边关安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深知边关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王霸一边主张通过和亲换取和平,一边建议以漕运代替陆路运输,以节约人力、减轻负担。南单于、乌桓投降后,北部边境迎来和平,但王霸仍然坚守上谷郡足足二十余年。
建武三十年(54),王霸被改封为淮陵侯,五年后因积劳成疾重病而离职,并于数月后去世。永平三年(60),汉明帝在云台阁绘制了二十八位开国大将的画像,王霸位列其中。而民国时期蔡东藩更是在《后汉演义》中评价他道:“智勇深沈之王霸,能战能守,谈笑却戎。”综上所述,王霸确实符合“疾风知劲草”的评价,他一生忠实可靠、任劳任怨,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十分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