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例子)
18世纪末,在大革命前夜,法国涌现出了狄德罗、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等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同整个官方神学与教会进行思想斗争,用理性来审视一切;他们的著作只能在荷兰或英国印刷,而自己也常常要光顾巴士底狱。比法国稍晚,在德国也涌现出了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一批古典哲学家,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哲学教授。
除了费希特之外,哲学教授们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很少参与社会实践。他们的著作艰深晦涩,少有人能读懂,对此恩格斯曾提问:
“在这些教授后面,在他们的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的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竟能隐藏着革命吗?”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哲学教授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在《小逻辑》里,他解释说这个命题意味着哲学的最高目的是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黑格尔认为现象是飘忽不定的,而现实则是真实的。人的理性要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和解,世界不是像康德说的那样,“应当”如此,而是现实如此。
有人把它简化为“存在即合理”,根据这个原则可以推算:朽败的普鲁士国家的存在自然也是合理的,而各种不公正、非正义的现象也获得了合理性。这样,凡是现存的东西无不因其合理性而获得了合法性,以此来对抗一切变革。恩格斯说:“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
不过由于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他的学生们(特别是青年黑格尔派)从命题中引申出了另一个命题: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合理性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转化为不合理性,当它不合理时,也就能不再现实,要被消灭。”
于是乎,保守的哲学突然因辩证法而转化成了激进,那么辩证法究竟是什么呢?
德国古典哲学
我们是如何从辩证法滑向形而上学的?我们的思维所考察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这三个领域。但我们观察这三个领域时,呈现在面前的必定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变动的。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话说就是:
“我们踏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一切都存在而有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
这种原始的、朴素的世界观认为世界处于无穷的联系与流变状态之中,这就是朴素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正确的反映了现实世界,但它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它只是对整体、总画面的一般性质进行把握,还不足以说明构成整体的各个细节的关系,缺乏对细节的认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为了认识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从思维所考察的三个领域中抽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利用分析的 *** ,考察细节的特性、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这样对整体进行思维的朴素辩证思维就变成了对细节进行研究的机械思维。这首先是自然科学和历史学的任务,自然科学不但要研究整个自然界,还需要研究自然界内的各种现象、各类物质;历史学不仅要研究整个时代,还要研究时代中的某些特殊事件、特殊人物。
这种注重于细节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到极端之后,就会倒末为本,把细节当作比整体更重要的东西,甚至还遮蔽了整体。它给我们留下一个习惯——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思考;不是把它们看做本质上发展的东西,而是看做固定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认识事物。
这种考察方式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德国古典哲学与辩证法的复兴德国古典哲学是继法国唯物主义之后,在欧洲大陆上最流行的的哲学思潮,它最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了完成。
恩格斯说:“它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为什么说“恢复”呢?因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在古希腊哲学那里,大部分的哲学家都是辩证论者,其中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主要形式,他们大多具有辩证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把事物及其概念视为孤立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矛盾思维,它的说法是: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在它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僵硬的相互对立中。
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来看,因为它只考察细节而缺乏对整体的认知,因此它必定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在严格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也就是说“它是合乎常识的”。然而常识一旦跨入更为广泛的领域,就会遭到惊人的变故。
德国古典哲学从精神思维领域中解释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矛盾,康德率先提出了二律背反,虽然它相比于黑格尔的矛盾论来说,还是相当贫乏的东西。而且康德不承认矛盾,认为它是认识的阻碍,是背理,但康德毕竟成功揭露了命题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此外,康德早期还用星云假说把牛顿的稳定太阳系和太阳系永恒存在理论改造成历史的过程,终结了不变论在天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将运动的观念引入自然科学中。
黑格尔克服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并且承认矛盾
在黑格尔的哲学里,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流变之中。当我说“某物”时,同时也就说出了“他物”,因为任何“某物”都是其他事物的“他物”;当我说“结果”时,“原因”也包括在内了,因为这个“结果”就是下一个结果的“原因”。黑格尔的哲学证明,形而上学中所谓的根据律、同一律、相异律和排中律都是一些粗陋的同语反复,它们不过是一个矛盾律的各个部分而已。德国古典哲学利用辩证思维批判了形而上学思维,从思维领域中复兴了辩证法。
证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具有局限性的另一个 *** 、也是最有力的 *** 是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既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因为有机体无时不刻不处于新陈代谢之中,细胞总是方生方死;在进行精细的考察之后,我们还会发现,任何事物中都存在某种对立的两极,就像电与磁的正负极一样,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矛盾分析法,它是辩证思维的核心。
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同,辩证思维是一个更为全面、更为广阔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表现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
所以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得到系统的完成。在黑格尔之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哲学家也提出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但他们要么是在自然领域承认它,要么是在思维领域承认它,只有黑格尔把它贯彻到底,同时在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坚持了辩证法。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把自然界视为一个处在辩证法发展的运动中,《逻辑学》揭露了概念范畴之间的辩证转换,《历史哲学》和《法哲学》则把历史视为人类本身(世界精神)的发展过程,而不再是乱七八糟的、被理性唾弃的暴力行为。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教条而不是 ***可是黑格尔虽然坚持了辩证思维,但他没有实现辩证思维的任务;他认识了辩证法,却没有使用好辩证法。辩证思维的任务在于要透过一切迷乱的发展现象,以便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黑格尔的辩证法提出自然、社会和精神都是一个不断产生和消逝的过程,但他没有在特殊领域里揭露这个过程的规律,也没有说清楚世界为什么是生成和消逝的?更没有揭露这种生成与消逝的规律。
在很多时候,黑格尔是拿“正、反、合”的公式来套入事物中,这点在《自然哲学》里最为明显。比如他说磁是正,电是反,化学过程是合;又如无机物是正,植物是反,动物是合等等。用公式去套,就不需要事先证明,不进行证明,就是把理论建立在沙堆之上,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所以唯物辩证法颠倒了过来,不是拿辩证法的公式去套入事物,而是通过科学的研究,发现事物的辩证法规律,克服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性。
黑格尔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黑格尔是一个哲学家,是一个思维着的人,所以他必然要受到自己有限知识的限制;
二、他的知识同样受限制于他所处的时代;
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妨碍了辩证法的彻底贯彻。
前两个原因是客观的,后一个原因则是主观的。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就是一种“观念”,他不是从自然界、社会和精神从去解释辩证法规律,而是要求自然界、社会和精神的发展必须符合辩证法这种“观念”,所以就回避掉自然界、社会和精神为何会存在辩证发展的规律问题。
同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还有十分荒谬的逻辑矛盾:例如,一方面黑格尔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说历史是一个无穷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绝对的真理;但另一方面他又硬说自己的哲学就是这个绝对真理的化身,他的体系已经无所不包、尽善尽美。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其实把自己的体系作为哲学史的终点,而在晚期的《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的这种保守的实证主义元素表露无遗,他并没有彻底的贯彻辩证法,却提出了“存在即合理”——青年黑格尔只得替他继续修正:“合理也会转变成不合理,从而导致不存在。”
因此,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更类似于公式、类于教条,而唯物辩证法才是观察事物和行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