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和公主(静和公主的历史原型)
《甄嬛传》中沈眉庄,是这批新入宫秀女中家世最好的。在皇上的宠爱之中,她也曾倾心于皇上,可最终却因假孕一事,对皇上彻底死心,转而投向侍奉太后的道路。
在沈眉庄的尽心尽力之下,太后很是喜爱沈眉庄,更是赐下酒,希望沈眉庄和皇上重归于好。因温实初自宫消息传来,临近生产的沈眉庄最终难产而亡,只留下了静和公主。
那么如此喜爱沈眉庄的太后,为何没能亲自抚养静和公主呢?
其一,太后现今年老多病,无力抚养静和公主。
太后年岁已经不小了,早已不去管后宫的事务,除非皇后与华妃争论过于偏激,她才会去出面,很多时候,太后都是在寿康宫中养病。沈眉庄入宫之际,太后就很是喜欢她。越是年纪大的人,喜欢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太后偏爱沈眉庄,便是因为她端庄秀丽,一看就不是霍乱后宫,使得皇上沉迷美色,干扰朝政的人。
沈眉庄自与皇上闹翻后,经常前来探望太后,太后也清楚沈眉庄的心思,可到底太后不能够是沈眉庄永久的靠山,皇上才是整个皇宫之中真正的掌权人。于是,有了太后赐下的酒,可惜,与沈眉庄和好如初的不是皇上,反而是温实初。为了保下这个孩子,沈眉庄借着镯子复宠,在她有孕消息传出来之后,太后更是大喜,表示她的孩子,自己要亲自赐名。
对于抚养静和公主一事,太后也许并非一点想法也没有,可以她现下的身体情况,并不适合膝下有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太后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不知道何时,就会出现不幸的事情。一旦她出事了,静和公主若是由太后抚养,又该何去何从。毕竟能够抚养公主的最低的位分,也得是妃。
可平心而论,没有子嗣的妃子,都更愿意去抚养一个尚不知事的孩子,静和公主未来将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遇。当初,四阿哥受到皇后迫害,太后给皇上的建议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照顾四阿哥的养母,却丝毫不提,由自己抚养已经十多岁的四阿哥。
即便是四阿哥这样懂事的孩子,太后都不愿意抚养,更何况静和公主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静和公主出生之际,太后的身体状况已经更加糟糕了。
其二,甄嬛是沈眉庄最好的姐妹,必定能够给予静和公主一个很好的环境。
沈眉庄临死之际,留下的遗言是,希望由甄嬛抚养这个孩子。在这个宫中,甄嬛与沈眉庄关系极佳,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宫中的明争暗斗,这场喧嚣的风,从来都不曾真正停过。
沈眉庄生下的静和公主,只有甄嬛抚养,才是最让她放心的。以甄嬛和沈眉庄,这些年相处下来的情谊,甄嬛将用心地对待静和公主,将对方视作自己亲生女儿一样。换作是其他的妃嫔,绝对不会做到甄嬛这样尽心。
在甄嬛前往甘露寺受苦之时,太后还曾被沈眉庄请求,派姑姑给甄嬛一个依靠。太后心中清楚,比起自己抚养刚刚出生的静和公主,甄嬛那里才是静和公主更好的去处。
现下的甄嬛,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刚刚入宫的莞贵人,她是皇上的心上人,是熹贵妃。整个后宫之中,除了皇后,无人敢与甄嬛一争锋芒。既然甄嬛愿意抚养静和公主,皇上为了讨甄嬛欢心,绝对不会去拒绝。
人死如灯灭,太后再喜欢沈眉庄,沈眉庄去世一事,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些年,太后偏爱沈眉庄,除了一直以来对沈眉庄的问候与照顾,两人之间产生的感情。更多的还是,太后觉得沈眉庄贤惠,是后宫风气整顿的最好人选。
在沈眉庄死后,太后并未露面,她并非对沈眉庄毫无感情,而是再深的感情,在死亡面前,都会慢慢消散。宫中的感情,更多的是利益结合。沈眉庄一心侍奉太后,又何尝不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靠山。所以,甄嬛抚养静和公主,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人会去反对。
其三,沈眉庄所生下的仅仅是一个公主。
沈眉庄的难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若非安陵容的有心算计,以沈眉庄的能力和心性,绝对能够活到最后。沈眉庄死亡的真正原因,太后虽然并不清楚,但皇后算计之下,所开始的这出以祺贵人为首的滴血认亲大戏,太后是一清二楚。
沈眉庄突然受到 *** 难产,又怎么可能与此毫无关系。可到底,比起与沈眉庄淡薄的情谊,还是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更加重要。所以,沈眉庄的死,没人会追究真正的原因。
沈眉庄留在这个世间最后的礼物,便是静和公主。在当今男女平等的时代,性别的差距已经极大化地缩小了。在当年那个年代,后宫之中的妃嫔,最想的便是拥有自己的孩子,不仅后半生有所保障,更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争夺九五至尊之位,让家族更进一步。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沈眉庄如果生下的是皇子,很可能最终就不会由甄嬛抚养。毕竟,甄嬛膝下,已经有了自己所生的皇子,还有交由对方抚养的四阿哥。可静和,只是一个公主,她对于后宫之中的众人,并无任何威胁。
太后现在的身体情况并不好,卧病在床多时,静和公主刚刚出生,正是身体最为脆弱之时。以太后的身体状况,她并不适合与免疫力低下的孩子一起生活。
身居高位的太后,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她见识过太多的后宫争端。皇后在她眼下去谋害皇家子嗣,太后心中清楚,可纯元已经去世,太后是不会选择去动皇后的位置。乌拉那拉的荣耀是最为重要的,否则她也不会临死百般嘱咐皇上。所以,在宫中的祖孙之情,远不像平常人家那么真挚,静和公主与太后本就无过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