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区别(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区别及功效)
这几年,白葡萄酒真的很努力。
但不管他怎么努力,聚会饭局上的主角,依然还是红葡萄酒。
有朋友统计过,***餐厅里出现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比例,通常在10比1。
就是说,红葡萄酒喝掉10瓶了,白葡萄酒才喝掉1瓶。
也难怪,讲到这个伤心痛处,白葡萄酒就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不过,命运这些也是机缘巧合,没办法的,得放宽心呐!
谁让葡萄酒最先进入中国大陆时,冲在最前面的是,拉菲红酒为首的一帮波尔多红酒呢!
“哦,原来‘红酒’是红色的”、“红色的,才是葡萄酒”,成了当时中国人对葡萄酒的第一印象,(红葡萄酒在中国,也简称为“红酒”)。
但面对这些,白葡萄酒有时像 Costa 咖啡一样,会动怒:
“啥,星巴克(红葡萄酒)最好?老子跟星巴克(红葡萄酒)是平起平坐的,好不好?”
1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一黄一红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他们的颜色不一样。
一个是红色的液体,一个是黄色(或透明色)的液体。
我常开玩笑说,“不就是可乐和雪碧的区别嘛,只不过没气泡而已。”
是不是这样?
可乐的“红色”,完全是人工添加食用色素“焦糖色”的缘故。
但这话让红葡萄酒听到了,他会赶忙撇清,“我的‘红色’,可是纯天然的,来自我的葡萄皮,没有添加任何人工成分的呦。”
的确,他说的是事实。
因为红葡萄酒,是红色酿酒葡萄酿造的。
红葡萄的果皮里,含有很多花青素成分,正是这些花青素让红葡萄酒成为了“红色”。
花青素是一种能够水溶的天然色素,遇到酸性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就变蓝色。
而葡萄酒是酸性的,花青素就转变为红色,于是,红葡萄酒也就成“红色”的了。
我在上葡萄酒课时,会提到一个酿酒工序,叫做“浸皮”,如下图。
酒农们采摘完红葡萄,先是去掉葡萄梗,然后将红葡萄“连皮带肉”地放入发酵罐。
一段时间后,葡萄皮里的花青素,会慢慢流出,溶解在葡萄汁里,这样,最后酿成的葡萄酒,也就成了挥之不去的红色液体。
不过,连很多酒鬼都不知道的是,红葡萄果实越成熟,含有糖分越高,相应的,葡萄皮的颜色也就越深。
所以,酿成的红葡萄酒,颜色也“红”得更浓、更深、更黑。
宴席上,你留心下澳洲的奔富389、奔富407,或是,美国加州的红酒,颜色是不是像是墨水般的黑红,是不是比法国的波尔多红酒,来得更浓更深?
(更多阅读《“奔富389”与“奔富407”,有什么区别?-认识奔富红酒-快速成为吃喝专家!-》)
讲到这里,有朋友会马上反应过来,“郑小塔,那我们把红葡萄的果皮剥掉,是不是可以酿出白葡萄酒来?”
是的,完全可以!
当然,白葡萄酒,一般由白色酿酒葡萄酿成,白葡萄中的花青素非常稀少,所以,酿出来的酒液,呈现出的是黄色或透明色。
不过,酿白葡萄酒时,也会将葡萄皮剥掉。
这个剥掉,是因为葡萄皮含有单宁的缘故,我们后面还会详说。
2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不同的香气餐厅里,不少姑娘们举止优雅,喜欢摇曳高脚杯,时不时闻闻杯中香气。
你要是问她们,闻到了些什么香气,她们往往一时答不上来,需要给些提示才行。
但你要是再问,“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香味上有什么不同?”
她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一种黑色(或红色)水果味,一种是热带(或绿色)水果味!”
确实如此!
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他们香气间的差异,闻起来非常明显。
比如,波尔多红酒、西班牙红酒、澳洲红酒,或是,国内的张裕红酒、长城红酒、解百纳红酒,等等。
闻起来,都有一股类似黑加仑、桑葚、黑莓、黑李子、覆盘子、樱桃等水果的味道,而且,这些香气往往浓郁强烈、扑鼻而来。
而法国勃艮第的霞多丽、德国的雷司令、新西兰的长相思、意大利的麝香等白葡萄酒。
则给人的感觉,像是西柚、柠檬、水蜜桃、西番莲、菠萝等水果的香气,不过,有些白葡萄酒香气会浓些,有些就淡点弱些。
时不时地,白葡萄酒会嘲笑红葡萄酒,说红葡萄酒身上总是有股烟熏烧烤味,而他身上就干干净净,没有这股“烟味”。
这让红葡萄酒很不爽,身上没股烟味,像是个男人吗?
其实,红葡萄酒类似烘烤、烟熏、酵母、烤面包的气味,是酒液在橡木桶中陈放时,“沾染”上的味道。
这股味道,也叫做橡木桶味。
我在《红酒、威士忌、白兰地,为什么都要用“橡木桶”陈酿?-威士忌风格-快速成为吃喝专家!-》中讲过,绝大部分红葡萄酒,需要在橡木桶中熟化过,口感味道才会变得醇香浓厚。
饭局宴会时,你喝到的奔富389、407,西班牙红酒、波尔多红酒等等,除了黑色红色水果香气外,都有明显的橡木桶气味。
所以,橡木桶香气,也是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一个显著的区别。
而在各种白葡萄酒上,几乎不会闻到这种气息。
即便少数白葡萄酒,会在旧橡木桶中存放一段时间,让酒液口感变得圆润些。
当中原因,白葡萄酒会告诉你,“橡木桶味道会掩盖我的新鲜水果味呀,白葡萄酒嘛,喝的就是清新轻盈的花果味啊!”
3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口感味道不同有时候,我也蛮同情一些朋友的。
他们聊到红葡萄酒(红酒)时,就会皱起眉头,“红葡萄酒太涩太酸,真不好喝!”
我一听就想,“坏了,八成是喝到比较差的红葡萄酒了,因为品质好的红酒,涩感和酸度是不明显的。”
不过,朋友们的话,也讲出了红葡萄酒的一个味道特点,“涩”。
而这个是白葡萄酒所没有的。
前面讲过,红葡萄酒有一道酿酒工序是“浸皮”,即带着葡萄皮发酵。
其实,葡萄皮里不止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花青素”,也含有大量的单宁成分,(有些红葡萄酒能够收藏二三十年,就是单宁的功劳,天然抗氧化)。
于是,随着“带皮发酵”时间变长,越来越多的单宁物质,溶入葡萄汁,变成所谓“红葡萄酒的涩味”。
这就好像,我们喝普洱茶、西湖龙井,也一样会尝到“涩味”。
茶叶的梗、茶叶的叶子,同样含有大量单宁成分,在与热水充分“亲密接触”后,单宁游离在水中,也就有了茶叶的“涩感”。
前面讲过,白葡萄酒是去掉葡萄皮后,再发酵的,所以没有单宁成分,也就不存在口感上的“涩”。
但白葡萄酒给人最明显的味道是,“酸酸的”。
德国的雷司令、新西兰的长相思、法国的霞多丽,这些有名的白葡萄酒,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明显的酸味。
(关于长相思白葡萄酒,可以看《最适合搭配海鲜河鲜的,是长相思白葡萄酒?-了解品种葡萄酒-快速成为吃喝专家!-》)
还有,白葡萄酒的口味更多样化,根据酒中残留糖分的多少,又有干型、半干、半甜、甜型之分。
这又让单调的红葡萄酒一脸无奈,因为它只有干型(干红)呀!(甜红少之又少)
4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与食物搭配很多朋友估计不知道,葡萄酒的真正作用,其实是配餐用的。
并不是单喝的,也并不是代表自己人品诚意的。
所以,在欧洲人、美国人眼里,葡萄酒的另一个名字就是,佐餐酒。
它是用来搭配食物的。
这也让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有了各自不同的使命。
欧美人们对红葡萄酒说,“你负责牛肉、羊肉、猪肉,还有家禽,这些烧出来红色的菜(红肉)。”
又对白葡萄酒说,“你负责鱼虾蟹生蚝,还有海鲜河鲜,这些看上去颜色是白色的食物(白肉)。”
于是,就有了流传于餐厅***的一句谚语,“红配红,白配白”。
当然,跟姑娘约会时,你也可以这么解释:
“红葡萄酒味道浓郁、口感醇厚,就适合肉质纤维较粗、口味较重的红肉。”
“而白葡萄酒香气清新、感觉轻盈,适合肉质细嫩清淡、口味较轻的白肉。”
“红葡萄酒喜欢跟红肉在一起,因为酒液的单宁,与肉质中的蛋白质水 *** 融,使得肉质更鲜嫩,酒液更柔顺。”
“同时,红葡萄酒中的酸度,又能充分化解肉质的油腻感。”
“白葡萄酒喜欢和白肉缠绵,是因为酒中的高酸度,能调出白肉里的鲜美味,让海鲜河鲜吃起来更鲜,当然,也让人食欲大增,十分开胃。”
5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谁更潮朋友们喝多了红葡萄酒后,我会建议他们也喝喝白葡萄酒。
这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体验。
近两年,要是朋友邀请我参加酒局,我通常会带上两支白葡萄酒。
一瓶干型的,当做开胃酒,一瓶半干(或半甜),姑娘们喜欢喝。
人喜欢新鲜感,总是在不停地喜新厌旧。
你看饭局宴席上,都是红葡萄酒的世界,喝得多了,也就失去了特别的感觉。
那么,如果有几支好喝的白葡萄酒,是不是显得很与众不同,是不是会更受欢迎?
所以,现在白葡萄酒虽心有不甘,但露出笑容的次数也开始多起来。
因为他更受关注了呦!
现在饭局上好多人会拿起白葡萄酒瓶,翻来覆去,摸摸看看,而对红葡萄酒却习以为常,忽视不见。
酒圈里也时不时冒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红葡萄酒喝得再多,最后都是喜欢白葡萄酒的。”
呼!
就像当年,苹果手机在国内一统天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它的身影。
而办公室里的姑娘 ,有一部那时才刚出的锤子手机。
公司里的人总是要拿她的手机,“把玩”“对比”“鉴定”一番。
我们奇怪,难道锤子手机比苹果手机更好用吗?
姑娘一语道破天机,“人人都有的,也就不是焦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