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天南星科有毒)
图0 海芋,摄于武汉植物园
天南星科是著名毒窝,能让人躺板板的植物一抓一把。常见绿植“滴水观音”,即该科的海芋/Alocasia odora,可谓毒名远播,仅汁液误入眼内即可致失明,误食后有严重中毒反应,甚至因窒息、心脏麻痹而死,绝不能等闲视之。不过这个科不全是蛇蝎心肠,也有一些性情温和的被人们端上了餐桌,以芋属和魔芋两个属为主。
芋属芋属/Colocasia的分类一直存有争议,《中国植物志》和FOC(《中志》英文版)不同,国内有些相关的学术论文所采用的芋属分类又与二者皆不相同,连名字都对不上,为简便起见,我这里部分采用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的观点。业余爱好者用不着在分类的问题上过于较真,毕竟学术界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差不多就得了。
图1.1 芋
图1.2 芋头
芋/C. esculenta,最重要的天南星科作物,俗名毛芋或水芋,原产我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的热带地区,南北皆有栽培,南方尤盛,主要食用部位为地下块茎,可粮可菜,可盐可甜。《中志》的野芋/C. antiquorum和紫芋/C. tonoimo在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中被归为芋的变种或品种,学名分别为C. esculenta var. antiquorum和C. esculenta ‘tonoimo’,如此甚好,比FOC将二者合并为滇南芋/C. antiquorum的处理 *** 更妥当。
图1.3 母芋和子芋
图1.4 荔浦芋头
图1.5 狗爪芋,多头芋的品种
芋的块茎有子芋和母芋之别,通常母芋居于正位,叶从母芋长出,子芋由母芋中下部的腋芽形成,犹如众星捧月。可分为三类:①多头芋,多数母芋群生并联成一块,子芋很少,母芋口感似栗,但因产量低而栽培不广,产地之外罕见;②大魁芋,母芋个头硕大,单一或少数,子芋少,母芋粉质而味美,荔浦芋头即属此类;③多子芋,子芋多而群生,母芋多纤维,子芋口感绵密软糯,常见的芋头都是这一类型,有时候也叫芋艿。
图1.6 芋头花
图1.7 芋头梗,叶柄
图1.8 红梗的叶用芋
除块茎之外,芋的叶和花序也能入得厨房,所以芋本身也分三个类型,茎用型(块茎也是茎)、叶用型(以吃叶柄为主)和花用型,“术业有专攻”,各有擅长领地。云南菜市场常见的特色蔬菜“芋头花”,多数来自于紫芋/C. esculenta ‘tonoimo’,其块茎和叶当然也能吃,但花序尤为味美。叶用型的品种更多,如玉林叶用芋、惠安青梗芋、林旺红梗、博白紫梗等,叶柄有紫有绿,或上紫下绿,品质比普通的芋头梗更胜一筹。
虽然芋全株可食,但同时也是全株有毒,毕竟属于天南星科,不带点儿毒未免辱没了“用毒名门”的招牌。芋头的鲜汁液可致皮肤红肿发痒,原因在于含草酸钙针晶,不过栽培品种块茎含量低,处理和烹调过程中可去除大部分,没做熟的芋头才会“麻舌头”。叶柄和花序毒性比块茎更强,“芋头花”食用前须将佛焰苞中毒性最强的肉穗花序去掉,再经妥善处理才能入口;饶是如此,也难免出现吃过之后“喉舌发麻”的情况,云南的朋友可能都有切身体会。
图1.9 大野芋
芋属的其它种类在云南也多有采食,食用部位包括嫩叶、叶柄和走茎,特别是在狂野的滇西、滇西南,有毒从来都不是问题。大野芋/C. gigantea是被广泛食用的一种,也叫象耳芋或割荷芋,有野生也有栽培,不限于云南,植株硕大无朋、气势恢宏,一锅炖不下。傣族同胞专采其叶柄的粗大部分,去皮切碎后盐搓、漂洗以去除毒性,然后佐以各种调料凉拌,“酸香辣”俱全,据说颇为开胃。另有假芋/C. fallax等,叶柄亦可食用,但受众较小,按下不表。
魔芋属魔芋属可供食用的种类不在少数,主要食用部位是块茎,有的嫩叶、叶柄也可作为蔬食。根据块茎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葡甘露聚糖型、淀粉型和中间型,国内栽培的以葡甘露聚糖型居多,印度则更青睐淀粉型。该属植物毒性更胜芋属,一般要将块茎研磨成浆,水洗后加入草木灰等碱液定型,此过程须有保护措施,不然草酸钙针晶必给你狠狠的伤势做留念。p.s. 《中志》写成“磨芋”,FOC则写成“蘑芋”,令人费解,本篇尊重主流写法,还是用“魔芋”。
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栽培最广泛的魔芋,原产我国和东南亚。叶子很有个性,如同一棵小树,其实只是单叶而不是复叶,看上去像“三个树杈”的部分,实为“三全裂”,然后裂片继续羽状分裂或二次羽状分裂,或二歧分裂后再羽状分裂,最终形成错综复杂的叶片。散发腐臭味儿的诡异花序,也是魔芋类最著名的特征之一,单一的花朵体积微小,花序却如此巨大,你就当它是浮夸吧。魔芋属的叶和花,基本上都是这个德行。
花魔芋的块茎扁球形,直径在7.5-25厘米之间,顶部中央下凹,暗红褐色,洗净之后略似超大号的荸荠。该种为葡甘露聚糖型魔芋,葡甘露聚糖含量在50-70%,精粉中含量更高达80%。对于人体来说,葡甘露聚糖只是消化系统中的匆匆过客,几乎不被吸收,且能促进肠道蠕动,提供饱腹感,故被视为“健康食品”,常见的形态有魔芋丝和魔芋豆腐等。如果你需要减少卡路里摄入,可以用魔芋制品来糊弄糊弄嘴,但也别指望有什么更神奇的功效。
图2.3 白魔芋的块茎
图2.4 云南曲靖栽培的珠芽魔芋
国内魔芋属中栽培较广泛的还有白魔芋/A. albus,即生产四川“金河芋角”的原植物。魔芋属的分类比芋属变动更大,该种原来被混在花魔芋中,后来被蔬菜专家刘佩瑛等鉴定为独立的种,其植物形态和花魔芋较为近似,块茎较小,外观白皙,虽产量不如花魔芋,但品质犹有过之。还有一种珠芽魔芋/A. bulbifer,因叶柄上生有珠芽而得名,也有小规模栽培,块茎内部呈黄色,也叫“黄魔芋”。二者的块茎理化性质和花魔芋相似,均为葡甘露聚糖型。
图2.5 鸡爪芋
疣柄魔芋/A. paeoniifolius,《中志》评价曰“全株作猪饲料,有催膘良效”,未提及食用价值,不过在民间是有人吃的。广东台山“鸡爪芋”即其块茎(因块茎上会长出弯长的芋仔而形似鸡爪,故以“鸡爪”为名),当地人视为滋补佳品,通常用作煲汤的食材,个别人吃了会喉咙发痒,还是草酸钙针晶作祟。块茎淀粉含量70%以上,葡甘露聚糖含量为0,显然是淀粉型魔芋,在印度和印尼被当成粮食作物而广泛种植。
龟背竹属图3.1 龟背竹
图3.2 龟背竹的果序
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原产墨西哥热带地区,因叶片奇特美观而被作为观叶植物引入,在广东、云南可露天栽培,能长成攀援藤本,其他大部分地区必须移入室内,否则冬天会死给你看。龟背竹没有地下块茎,叶子亦不可食,但它的成熟果序却能吃,味似凤梨,又名凤梨蕉、蓬莱蕉。《中志》评价曰,“果序味美可食,但常具麻味”,列位,请问这个“麻味”是怎么来的?从头看到这里,心里自然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