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耳听为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的话我还能再写一句)

2022年04月29日 13:44:04 生活 46 投稿:誓言心语

文|知见123678

耳听为虚

上小学的时候,记得老师曾问过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说说,是先有打雷还是先有闪电。”“老师,我知道,是先有闪电,因为每次打雷时,我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一位同学踊跃的回答。“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呢!打雷和闪电,是同时的。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呢?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快,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慢。所以我们就先看到了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同学们,你们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老师我知道,说明看到比听到的快。”“同学们,看到的比听到的快,这只是一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老师接着说:“通过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我们亲耳听到的东西,与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东西是有差别的。不能光是去听,不亲眼去看亲身去实践,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说出失真的言词。”

耳听为虚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忘老师的这个教诲,亲耳听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在没有确实的证据之前请不要相信你的耳朵。可有的人的耳朵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成为传递别人闲话的工具,积极地配合成为连接闲话的桥梁和纽带,跃跃欲试的把听到的以倍数递增的概率往外扩散,一传十,十传百。小道消息变成大道消息,最后引发了官司。这种消息一般遇到有理智有头脑的人,当听闻一句言论,他会静下心去理清来龙去脉,思考言论背后的真相,最后被揭穿或是无视,就不会再流传下去,“流言止于了智者”。而一些愚昧无知的人,不但没意识到传播谣言带来的后果,还会自以为是给自己找理由或借口。

耳听为虚

在职场中,我们会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件事情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你千万别告诉别人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大可一笑了之,不要传言,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要让谣言毁了你。我们常说;人的一生除了家人,相处最久最长的就应该是同事,甚至可以说我们大部分时间是跟同事一起过,跟同事的时间超过了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有时候觉得跟同事的关系像亲人一样,跟同事分享自己的私事,自己的经历,一个给力的搭档,一个热心肠的同事都会给你带来惊喜和温暖,没有同事的这份爱也许早已经被繁琐的工作磨得疲惫不堪。但是请记住,职场就是职场,它不是走秀场,而是斗兽场,比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谁能生存下去,能活得久。所以必要的距离还是要有的。

耳听为虚

如今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便利,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对于一些不实的信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去年宜城37岁的男子陈某就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传播谣言,被依法拘留,而今年4月一个校肖姓男子在新浪微博散步谣言,称衡山艾滋病泛滥,引发居民恐慌,被依法传唤。

耳听为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往往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清朝诗人赵翼在《论诗》中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种“矮人看戏”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自己并没有看见,却跟随别人说短长,被他人的说法所绑架,没有自我主张,只能给人徒留笑柄。人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如今的社会,人们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以为看到的就错不了,那就走入歧途了,“耳闻有假,目睹亦有伪”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大脑去思考,这样才不会陷入瞒和骗的泥淖。就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个事件的冰山一角时,往往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全部,自以为手握真理,但其实你眼中看到的与事实的真相不知道相差了多少,所以遇到事情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加以分析和思考,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九五百科知识网每天更新各类百科知识问答,维新百科提供精准知识问答,行业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解答,以及生活常识问答。学知识,必须九五百科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2 锐萌镇雪策划 · 网站地图 · 内容地图 · XML地图 ·吉林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吉ICP备202300028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