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先予之(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本期故事紧接上回,叙述赵襄子反败为胜的故事。
(二)晋阳:赵简子的先手棋
赵襄子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简子,就是童话故事《中山狼传》中,把狼追得说了人话的家伙。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幼子无恤。赵简子想立继承人,却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于是想了个主意,把自己的日常训诫写在竹简上,让两个儿子记诵。
三年后,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现场“考核”,大儿子伯鲁早把训诫丢到了爪哇国,而小儿子无恤不仅对答如流,还一直保存着父亲赐给的竹简。
在选定无恤(赵襄子)作为继承人后,赵简子又叫来亲信尹铎,让他到赵氏的封地晋阳任职。尹铎问:“您让我去是抽丝剥茧般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作为保障(之地)。”于是,尹铎到了晋阳后变着法子减征赋税,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深谋远虑的赵简子生前特地提醒对无恤说:“万一哪天晋国乱了,一定以晋阳作归宿。”
赵襄子逃亡晋阳,智、韩、魏尾随而至。在一年多的时间中,赵襄子四门紧闭,只以弓箭御敌。三家久攻不下,于是引来汾水灌城。
汾水汹涌而来,堪堪漫过晋阳城墙。城内居民的灶台都被泡塌,甚至爬出了青蛙,但是满城民众抗战到底,毫无叛意。
赵襄子坐卧不安,智瑶却开心不已。这天,魏桓子当“司机”,韩康子做“保镖”,跟从智瑶巡视“前线”。智瑶看着泡在水中的晋阳城洋洋得意地说:“看到了吧?今天我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
魏桓子一听,用胳膊肘顶了下韩康子,韩康子踩了下魏桓子,因为两家的都城也分别在汾水和绛河的威胁下。
视察归来,谋士疵对智瑶说:“您可要小心,韩魏两家要反叛了?”
智瑶:“你怎么知道?”
“我从常情推断的。韩魏两家帮忙攻打赵家,赵家亡了,就轮到他们两家。现在晋阳城泡在水里,连马都快吃光了,破城指日可待,但是两人不仅不高兴,反倒面有忧色,所以肯定要反叛了。”
智瑶觉得有些道理,就当面追问韩魏二人,两人装出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辩解说:“这一定是离间的小人为赵家游说,晋阳城破在即,赵家的封地马上到手,我们怎么傻到去冒险?”
二人告辞离开,疵进来问智瑶说:“主公怎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了?”
智瑶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刚才我在门口碰见了,两人认真地看我后匆忙离去,因为知道我看穿了他们心思。”
智瑶不以为然,疵知道智瑶必败无疑,于是请求出使齐国,溜之大吉。
(三)智氏灭族 刺客报恩
就在智瑶沉浸在即将大获全胜的喜悦之中时,走投无路的赵襄子决定冒险一试。
一天深夜,赵襄子派亲信张孟谈涉水出城,找到韩、魏二人,晓以利害说:“唇亡则齿寒,赵家灭亡了,下一步就是韩魏两家。”
韩魏两人正为此事发愁,于是三家一拍即合,约定了进攻智瑶的日期。
约定的日子来了,当天晚上趁智瑶的守军不备,赵襄子派人占领了汾水决口处,改道反灌智瑶大营。随后,韩、赵、魏三家联军对智氏军队发起猛烈攻击。
智瑶在梦中醒来,还未来得及反抗,就被乱刀砍杀在水中,随后,整个家族亦被尽数剿灭。
智瑶死了,他的头颅被恨之入骨的赵襄子做了饮水的漆器,因为智瑶不仅攻打赵家,此前还曾多次劝赵简子不要立他当继承人。
智瑶生前有一个很器重的手下——豫让。智氏灭族后,豫让逃到山中,一心为他复仇。
为了接近赵襄子,豫让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罚的人,应聘到赵襄子家修厕所,伺机行刺。
赵襄子如厕,忽然心中悸动,立刻下令拘捕所有修厕之人进行审问,豫让暴露。手下人要杀豫让,赵襄子没有答应说:“他是个贤人,我以后小心避让就是了。”
豫让没有死心,不久之后,他开始自我“整容”,具体 *** 是:把漆涂在身上,让皮肤溃烂。吞下火炭让嗓子变哑……经过这番折腾后,豫让在街上行乞,连妻子都没有认出来。
一天,赵襄子骑马外出,豫让早早埋伏在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突然受惊,赵襄子说:“豫让一定就在附近。”
手下人一搜,果然是豫让。赵简子不高兴了说:“你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后来才侍奉智瑶,为什么范、中行氏死了,你毫不在意,智瑶死了你一门心思报仇?”
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范、中行氏以普通人看待我,我以普通人来报答。智伯以国士礼遇我,我以国士之礼报答他。
赵简子流着泪叹息说:“唉,豫让先生啊,你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我也宽恕过你,也足够了,这次不能饶恕你了,你安排下后事吧。”
豫让感激地赵简子说:“我罪有应得,但有一个请求,能否赏给我一件您的衣服,我刺几下,满足我复仇的心愿。这样死后,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没有遗憾了。”
赵简子答应了,让人拿着自己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而后挥剑自刎。
消息传来,很多赵人流下了眼泪。
国学经典欣赏: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後,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醳去之。
——《史记•刺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