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爱(爱是什么)
爱情,说来似乎很简单,但又好像挺难的。到底什么是爱?我们该不该为了爱跟一个人在一起?我们又要不要因为爱而挽回一个人?
其实,爱情没有那么复杂,这是一件被误解的,但很简单的事情。下面,学长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跟你说说,到底什么是爱情。
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与依赖。有心理学家指出,归属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动机。人们寻求与他人交往、交朋友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亲密关系的倾向源于自身生存的遗传特质,为了生存,人们需要和他人交往。
一个人的哪些特征会决定他是否受人喜爱呢?
在1968年Anderson的一项心理学研究中,他将555个用于描述个人特质的形容词,请别人进行评定喜欢程度,最终发现得分最高的是真诚、温暖和能力,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和欺骗。
人们也倾向于选择在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与自己接近的人。
(图表来源《社会心理学》)
有一些男人喜欢年轻漂亮的女性,他们自己却又老又丑,但很有能力;这类女性却缺乏能力,没有地位。这种互补性也是不少人择偶的关键,比如夫妻双方性格的互补,内外向气质的互补,都算在内。
而熟悉性、接近性也是择偶的重要因素之一,物理距离近,曝光程度高,都是制造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不同人际关系可以自由选择的程度不同,外表吸引力在其间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虽然可能具备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总体而言,外表的吸引力通常代表了健康和生殖能力,只有文化情境使你有机会选择建构你的关系时,外表吸引力才会具备它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品质在方方面面中都是通用的,但外表不是。好的品格会让你受益终身,但好的外貌只在部分看脸的时刻比较重要。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广义上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狭义上专指我们的另一半。
A.Aron用自我延伸解释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寻找另一半,其实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
发展心理学家J.Bowlby认为。婴儿对父母的依恋是他们生存的首要条件——因此,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往往遵循着我们年幼的时候和异性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有些人童年时和父母的互动良好,那么他在恋爱中就相对游刃有余一些;有些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没有和异性父母长时间相处过,那么他在恋爱中就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克服。还有一些家暴、酗酒,存在大量伤害的家庭出身的孩子,他们往往恐惧婚姻和爱情,不愿意寻找,要么就是寻找的另一半也会伤害他们。究其原因,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关心自己、宠爱自己的人相处,那不是他们习惯的方式。
亲密关系维持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是需要维持的,而不是建立就足够了。
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要想的并不是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益,也不是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报酬,更不是一分一毫的斤斤计较,而是双方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资金的收支、家务的分配、发言权这些都算是体现平等的重要点之一。
归因也很重要,好的夫妻常常会做强化对方式归因,即把对方的良好行为归为对方的内在原因,坏的归于情境,比如老公给老婆买了花,老婆归为丈夫爱自己,体贴珍惜,却把老公的抽烟习惯归为单位压力大;但是处不好的夫妻会抑郁式归因,即你给我买花可能只是路过顺便,而你抽烟就代表你不自珍自爱。
维持不好的亲密关系如果撞见了嫉妒和沟通不良,那可能就是亲密关系的终结了。
什么是爱情?
爱情。
什么是爱情?
Sternberg 曾提出非常著名的爱情理论,他认为爱情= *** +亲密+承诺,三者俱在,才是真正的完美爱情。
根据他的理论,爱情有七种形式,分别是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和完美式爱情。
Hazan也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爱情和自身的依恋过程有关,我们早期对父母的依恋决定了后来对成人关系的期望和评价,人类的亲密关系取向具有相似性和持续性,爱情中的依恋是幼年期对父母依恋的持续,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爱情共分为六类:浪漫式爱情、占有式爱情、好朋友式爱情、实用式爱情、利他式爱情和游戏式爱情。
有研究表明,爱情是存在性别差异的,男人更喜欢浪漫式爱情与游戏式爱情,而女人则更喜欢好朋友式爱情与实用式爱情:当男人结婚的时候,他是在选择一位同伴及合作者,你需要对他具备一定的价值。而女人则选择同伴和生活支柱,一个她们可以依赖和信任的男人。
那么,你和他的爱情,属于哪一种呢?具备亲密吗?具备 *** 吗?具备承诺吗?如果你要挽回他,不妨好好想一想,你能谈一场真正走心的爱,而不是只停留在“我对你好”或者“我给你买包买奢侈品”的阶段吗?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会幸福。